药品降价,就要“铁心”做到底
姜春康
45.6元一支的头孢曲松降到38.8元,降压药卡托普利从34元降到22.1元……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从12月12日起,部分单独定价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下调,涉及抗生素、心脑血管等十七大类药品。昨天,记者从市区多家医院了解到,这次降价的药品包括治疗中常用到的阿奇霉素、阿莫西林等,其中大部分属于抗生素、心脑血管用药。
当前,看病难、看病贵,仍是百姓深恶痛绝而又无可奈何的现象。药价下降,对老百姓来说,当属利好消息。据了解,我市今年3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至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价格有了大幅下降,药品平均降幅达到42.9%。单品种药物最高降幅70.3%,为市民减轻药品费用负担3569.8万元。数据背后,是我市医疗的努力。从本质看,药品降价关键是把药品生产、流通环节所得的过高利润降下来,减轻广大消费者的药费支出负担。尽管一些药企和行业人士在极力反对,政府还是“铁了心”要将更多药品降价,以期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药品降价,是系统工程,需科学合理制衡,需全社会通力合作。“因药品“产销食物链”利润可观,加之一些不法商贩玩回扣推销,一些昧心医疗机构乱开药,导致不同地方、不同医院药品价格都差异很大。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必不可少。因此,从3月15日开始,我市的莱州市、芝罘区等7个先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所有药品全部按规定实行零差率销售,其他县市区也一并纳入实施范围,以实现全覆盖,迫在眉睫。
众所周知,药品消费属于不对称消费,除日常用药外,患者吃什么药、吃多少药,基本都在医生指导下“被动”消费,而受利益驱动,医疗机构更喜欢高价药品。但,药品并非越贵越好,对症下的药才是最好,如只要皮试不过敏,青霉素虽便宜却仍是最好、最无副作用的抗菌素。这样的医药知识,需要消费者主动学习,也需要卫生局和医院等部门的“灌输”。购药不攀高、将不必要消费剔除掉,既有利于消费者把钱袋子捂得更紧,又会成为药品降价的有力补充。
当然,对药品降价来说,更要防止“降价死”和替代药,这就要球公众和舆论监督跟上去。许多消费者都会发现这样一个怪现象:政府宣布降价不久,一些常用药很快“降价死”。不少药企旧药换“马甲”,用“狸猫换太子”推出替代药,成分大同小异,“身价”却高许多。这时,就迫需全民积极参与到立体监督中来——卫生部门监督、消费者监督、媒体监督,以此来有效遏制药企和医院“兵来将挡,水来土屯”的花招。只要曝光不法药企和不良医院,受益的将是我们每个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