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机关单独开小灶是个“杯具”

(2010-07-11 12:14:03)
标签:

杂谈

分类: 今晨铁嘴

机关单独开小灶是个“杯具”

姜春康


  近日,有网友在网上发帖称浙江嘉兴桐乡市的政府机关在交警部门检查酒驾时会群发短信“提示”。桐乡市交警大队的民警称,这可能是市政府机关的“友情提示”,网友可能存在片面的误解。(7月10日《南方都市报》)


  如果大家收到这样一个短信——“今明两晚交警系统异地用警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酒后驾车违法行为集中整治,请大家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您会不会觉得很温情?但如果这样的短信只有机关人员才会收到,您会不会觉得很悲情?可这样的事情,就真实发生在浙江嘉兴桐乡市——政府机关在交警部门检查酒驾时会群发短信“友情提示”。


  机关单独开这样的小灶,是个“杯具”。如此发短信“友情提示”,乍一看是为减少机关工作人员酒驾数量,但其更直接目的却是避开交警检查。此时,短信的最大用处就是提醒机关工作人员——今晚有查车,要小心啊,别给机关形象丢脸。而实际上,无论发不发短信,机关工作人员都应当不给机关形象丢脸,尤其是在国家严查酒驾的语境下,酒驾行为是违法行为,任何人都当对法律尊严保持敬畏。


  机关单独开这样的小灶,很容易让人理解到两句“潜台词”:一,我们是政府工作人员,我们“上面有人”,我们有内部消息,我们第一时间就会做出反应;二,通知有查车,一定要高度警惕,没通知时,尽可放心喝。对第一点,网友们反响强烈议论纷纷——“见怪不怪”、“这才是机关啊”等。这样的评论和讽刺,锋利如刀,割痛的实际是机关和机关工作人员的形象。关于第二点,虽然没人明确说,但不少人都心照不宣。这道理很简单:如果机关工作人员只要喝酒就坚决不开车,那发短信“友情提示”还有何意义?


  酒驾猛于虎,人人皆知;查酒驾为安全,也当人人皆知。机关单独搞小动作,目的虽好,但容易让工作人员在没收到短信时“贪杯”。与其让这样的短信在小范围内流行,倒不如把这样的恩惠和提醒让所有市民都享受享受,如在查酒驾前提醒所有人——今晚有查车,大家要注意,为了你和你家人的幸福,请自觉做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有人也许会说:让酒驾司机都有所防备了,交警执法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笔者认为,短信通知方式没啥不妥,交通执法本身就有告知车主的义务,更何况酒驾问题的症结,并不在于是否短信通知,而桐乡市“酒驾友情提示短信”的症结,却在于仅小范围内进行了事先通风报信。


  机关单独开这样的小灶,折射出某些“长官意志为我服务”的傲慢与偏见,容易将自己和百姓割裂开来,这非常危险。清代《野叟曝言》中早就有言“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对机关来说,即使开小灶也应当多开那种“惩罚型”的小灶,加强自律,对违法行为加大惩治力度,不但要罚,更要重罚,以儆效尤。这样,远比发个提醒短信来得更痛快,更有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