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免费自行车这张牌
姜春康
最近,一个话题正被老百姓热议。据YMG记者报道,目前烟台的公共自行车站亭正在选址,初步预计等到7月份能“上路”。根据烟台地理面积、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市民出行规律等四个方面,整个公共自行车系统设计了300个站点,8月份,300个站亭将会完工,全部15000辆自行车投入运营,该系统可满足每天8万人次的租借自行车服务。
这新闻让人充满惊喜。对一座城市来说,应该叫响一些特色公共产品。港城打好免费自行车这张牌,既是在展示环保概念和低碳生活,更是在呈现一座城市的人文精神和服务水平。
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其肩负的属性是服务精神。政府为老百姓提供免费自行车,与提供锻炼场所的器械从本质上一样,都是方便百姓,服务人民,但前者更具有时代意义,符合当前最流行的从哥本哈根大会引出的低碳生活和环保概念。为老百姓提供免费自行车,看似是一件“小事”,实则需要政府推动、规划引导、示范带动、公众参与、循序推进,需要一座城市的立体互动和后期跟进。
在免费自行车方面,一些城市为我们做了榜样。在丹麦,骑车出行是人们最喜爱的环保交通方式之一,哥本哈根又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座被国际自行车联盟授予“自行车城”称号的城市;在成都,已试点“免费自行车”行动,市民凭身份证或其他电子身份卡免费借用,方便市民换乘公共交通,鼓励市民低碳出行。
低碳出行,环保时尚,方便快捷,也要因地制宜。据悉,拟在烟台上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具备24小时服务功能,但考虑到人工、冬季取暖等问题,并根据烟台的气候,大部分公共自行车站亭运行时间初步确定为:夏季为早6:30—晚8:30,冬季为早7:00—晚8:00。这种“看气候供车”的决策,本身也是一种经济的选择,符合时代潮流,有现实意义。
除“看气候供车”外,我市应当在推广建设该服务系统的同时,多向丹麦学习,加大自行车专用道的配套建设。同时,应发挥各种资源,打造自行车骑游文化,并推广具有烟台特色的单车休闲游。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开展自行车赛事,为我市的运动休闲和旅游形式增添新内涵。总之,打好免费自行车这张牌,将会为港城注入新的活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