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烟台时评】让善举上升为城市品格
(2010-04-28 15:00:41)
标签:
杂谈 |
分类: 声音时评 |
让善举上升为城市品格
姜春康
每天早晨上学早高峰时段,芝罘区南山路小学门前总会准时出现几位身穿红马甲的义工,他们有的接送孩子下车,有的引领通过斑马线,有的劝导乱停的车辆。以往拥堵的校门口顺畅起来,孩子们上学多了一份安全。(据4月26日《烟台日报》5版)
他们是普通人,却让路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他们做着普通事,却让学生和家长感动不已敬意升腾。家长亲切地称他们为:“感动烟台的慈善义工”。义工之举,让人心头暖,“义”者,不图回报也。“感动烟台的慈善义工”义务在小学门前疏交通,当学生的“指挥棒”,保障他们的安全,看似小事,实则是他们将精神成果落至实践的善举,是付出,是奉献,闪耀着人性和品格的光辉。当前我市的“读好书唱好歌讲礼仪做文明人”活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感动烟台的慈善义工”的行为,正是“做文明人”的最好表达,也是我们城市品格的具体体现。
用城市品格审视“感动烟台的慈善义工”,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启示: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二,对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每个人来说,大家都是普通人,但都可以通过普通善举来解读“爱心”来诠释“品格”;三,即使我们“落入草丛看不见”,即使我们“默默无闻少人问”,但大家都可以行动起来,为他人伸一把手,为城市献一份力,行慈善义举,“做文明烟台人”。
做文明人,要求人人“说的好,更要做的好”。对夯实城市精神的慈善义举来说,形成从自发到自觉、从偶尔为之到常态的暖流,义工们的生活态度、价值理念与行为习惯,将化成良性循环的力量,回馈社会的将是文明的风尚,将是城市的“精气神”。
荀子的《劝学》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人人都能施予社会如“感动烟台的慈善义工”的小善,汇聚起来就是大爱,就是温暖人心、凝聚人心的力量,就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