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非小事,暖的是民心
姜春康
天气突冷,温度骤降,雪花飘飘洒洒落到城。城市首日供暖就出现了种种“异音”,归结到终端的表现就是:一些家庭暖气不热。
不热,也意味着这些老百姓不能享受到首日的“温暖”。纵然,不热原因种种,比如有用户自己私自改造暖气管道,有的是供热企业管理不到位,有的住户干脆没交暖气费用被强制断热……除了没交费原因外,其他的无论什么原因,导致暖气不热,都与百姓家庭的温度息息相关:私自改造暖气管道,是“自作孽”;供热企业没“照顾服务”好,则是市场经济下,部分供热企业“装”了老大。
凛冽北风吹过,暖流成了人人期盼。在供热经济链条中,百姓是终端,花钱买热,有需求并在市场中接受相应服务,而供热企业则是收费者,同时也承担提供优质服务的义务。
后者“装”老大现象的存在,折射出供暖企业在城市中的竞争虽然也激烈,但他们与其他的商品企业有所区别,“热”是商品,同时也是温暖老百姓家庭的重要“工具”,这意味着这些企业需要更强的社会责任感。换言之,一座城市供暖的本身,不仅仅是市场的供需理论在起作用,同时也是考验该城市民心工程是否落实到位的一个“温度计”。显然,这“温度计”的一端,牵的是老百姓,另一段牵的是市领导的心和整座城市的立体关怀,而中间呢,则是市场经济下,既讲收费又要提供服务更需担负社会责任的供热企业。
寒冷冬季,雪花飘飘,只有暖流流过千家万户,才能换来老百姓的笑脸。除了一些投机取巧的市民外,每个老百姓都有权利享受到供热企业,为整座城市带来的不“打折”的暖流。
当然,不排除客观原因的存在,导致了暖气不热的现象,所以板子也不能全打在供电企业身上。无论如何,当务之急是找出不热原因,尽快让暖流流至每家每户,让老百姓在温暖的家中幸福地生活,至于追究责任甚至处罚,一切可等问题解决了再说——该追究责任的一定要追究,该处罚的一定要处罚。
对每座城市的冬天来说,小小供暖事,暖的是温度,暖的是民心。套用当前网络上最时尚的一句话就是:供暖供暖,供的不仅仅是暖的寂寞,更是暖人的态度,更是暖心的关怀。
总之,我们无法控制港城的这个冬天不太冷,但我们可以努力做到每个百姓家中有暖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