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一点,经济好一点
姜春康
“经济不景气哪,我们单位效益不好,工资少了,这日子咋过呀。”朋友一个劲儿地向我唠叨,动不动将“经济危机”挂在嘴边。我也知道经济在低谷跳舞,我也知道人们花钱不如以前潇洒了,可是为什么不换个思维来想——危机是大家共担的,快乐才是自己的呢?
焦躁不安的表现会让好心情打折,快乐成了难以寻求的奢侈品了。为什么就不能快乐起来呢?快乐和经济有啥关系?告诉你好了,快乐经济学(Economics
of
Happiness)如今已成为一种重要学科,它综合运用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扩展了传统经济学的效用和福利概念,强调了除收入以外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其他因素,进而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给出了不同以往的建议主张。
原来如此,快乐和经济真有很大的关系。面对生活的窘境,面对资本的短缺,面对个人理财的沟坎,心情愉快总比悲观厌世好,积极应对总比消极回避好。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样快乐一点,经济也会好一点。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城市的街道边,都会出现几个摆摊的人,他们将一些老书、杂志、玩物拿出来换钱,在必要的时候,他们也同意物物交换。看到了吗?一个点子,一个举动,就实现了最原始的快乐转身。
摆摊的人的快乐交换,跟美国人应对经济大萧条自发形成的庭院经济不谋而合,那些聪明的美国人,在自己院子里摆摊,与他人换购物品,这种新买卖方式迅速风靡起来。聪明!摆脱货币,直接物物交换,某种东西对甲效用不高,对乙却非常需要,这简单的资源重新分配,不但实现了多赢,更将快乐无限放大。
如今,网络上也出现了很多同城交换的例子。这种信号告诉我们:快乐和金钱有关系,但快乐并非金钱能买来的。快乐,更多是一种心理感受,是一种经济生活下对幸福的感知。鹿特丹的社会学家研究认为,冰岛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从来不知道在烈日下不得不工作的痛苦。伦敦经济学家认为,孟加拉人最幸福,因为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永远达不到高度“饱和值”,他们对未来永远充满憧憬,他们穷但快乐着。
快乐,永远是创造财富过程中的奢侈品。实际上,财富有两重性,分自然财富和人为财富。自然财富用来满足衣食住行的需要,而人为财富则是那些金钱无法满足的需要,比如快乐,比如幸福。
如此看来,快乐和财富紧密而依,快乐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澳大利亚华裔经济学家黄有光教授,曾对东亚地区“经济快速增长而人民快乐不足”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称之为“快乐鸿沟”。当前,中国也存在这种“快乐鸿沟”。
如何跨过“快乐鸿沟”,是门大学问。也许,它就是微笑面对经济危机的一次对策;也许,它就是积极对策中享受到的无限快乐。快乐,是一粒种子,每个人都是个伟大的农夫,让种子长成参天大树,还是被简单吃掉,掌舵权则在自己。
危机下的庭院经济,生动地告诉我们:生活在别处,快乐在手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