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高考舞弊者在潜伏?
姜春康
2009年高考刚一结束,松原,这个地处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接合部的小城就再度处在了风口浪尖。高考抄袭舞弊已经成为当地公开的秘密。
高考已过,关于高考的讨论仍在继续。每年高考结束后,总会爆出高考舞弊的惊天内幕。广东电白、甘肃天水、湖南耒阳,今年轮到吉林松原。高考舞弊能成为公开的秘密,的确令人震惊:吉林松原市考生试卷被抢走抄袭,教师也能卖器材赚80万;吉林九台市,公安局的屏蔽车遭到家长围攻;吉林农安县,监考老师甚至遭到当地学生家长的围攻殴打……
明目张胆、触目惊心进行高考舞弊,谁给了考生、家长甚至某些教师这样如此大的胆量?高考的公平性和严肃性,哪去了?
毫无疑问,高考作为改变人生的重要途径,承载着许多考生和家长的夙愿与梦想。正因为如此大的“收益”,也意味着需要付出很大成本。高考舞弊,铤而走险的背后,是对风险的漠视,是对公平的亵渎,是对法律的践踏。
就今年的事件而言,既然成为“公开的秘密”,就意味着如果不被揭发,这种现象会依然存在。考生敢于明抢抄袭,抢的人无耻,被抢的人不幸;教师卖器材赚80万,不仅师德沦丧,更触犯法律;围攻监考老师,围攻屏蔽车,这些行为,让纯净的高考布满灰暗和阴霾,“理直气壮”、“肆无忌惮”的背后,折射一些地方高考市场的混乱。无论是情愿还是不情愿,考生和家长都被卷进了一个异化的漩涡,在这里,暴力、金钱、丑闻,利益争夺和重组的浮世绘愈演愈烈。
高考结束了,严查高考舞弊案不能结束。我不禁想问,还有多少没被查处的高考舞弊行为,在猫着腰潜伏着?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平时做什么去了,怎么能容忍“公开秘密”“遍地开花”,荼毒考生?松原市考点外打出的横批“坚决打击各种高考舞弊行为”,是不是某种讽刺?
产业化与黑恶化的高考舞弊,已不仅仅关系考生自己,更是关乎家长、学校、教育部门,关乎资源分配、教育公平、社会正义。一个松原“倒”下了,还有一些松原潜伏着,期待公安机关严惩这些破坏教育公平的行为,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同时,我也期待着全部“开卷考试”的那一天,抄,变得毫无意义,再看不法分子出什么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