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总拿拉动内需说事
姜春康
前几天的两条消息耐人寻味。一则是,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认为,通过提高个税起征点来刺激内需的说法不成立,所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一直在努力阻止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一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认为五一长假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因此建议恢复长假。
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税制最重要功能的就是对社会财富进行二次分配,通过调节社会过高收入,限制贫富差距,以此接近经济学上的“平等”要义。个人收入所得税,作为调节贫富差距的有力杠杆,其重心针对高收入阶层行业。
通过提高个税起征点来刺激内需,这种说法是否成立呢?诚然,假若个税起征点过低,会将更多中低收入的人群“圈”进来,伴随物价上涨带来的外部效应,这部分人似乎被“劫”走了钱。提高了个税起征点,这些原本“不该多收”的钱,就一定会低收入人群重新释放出来,来拉动内需吗?我国有着特殊国情,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在经济上尚存在“马太效应”现象,同时,各个城市的工薪阶层收入水平参差不齐,“一刀切”也亟待改善,建议多实行针对不同城市的“个性税收”。
避免个税成为“人头税”,避免其成为“劫贫济富”的工具,呼唤实行“个性税收”,这才应该是讨论个税起征点的“正道”。拉动内需,和提高个税起征点并非充要条件,前者只是后者可能引起的影响而已,并非必然结果。
“五一”黄金周和拉动内需的关系,跟提高个税起征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呼唤“五一”黄金周回归可以理解。同时,在全国一些城市派发旅游消费券,在不少官员挂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大旗下,恢复假期的呐喊无疑被硬性夸大了效果。
其实,“五一”黄金周回归与否和拉动内需有着联系,但都非一对一的绝对关系,也不是唯一途径和政策依据。问题出现了,马上解决问题,是非常“为民服务”的态度,但要防止“只看当前,不看长远”。
个税起征点到底多少合适?“五一”黄金周到底该不该恢复?这两个问题,本来就应该是相关部门调研、研究、论证的结果,而不是某些专家一拍脑袋,动不动就和“拉动内需”扯上瓜葛的结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