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油价,早该公布调整细节了
姜春康
小车一开,要跑路,要加油。沸沸扬扬的费改税终于见天日,让不少人都着实兴奋了一把。多用多掏钱,少用少付账,这也非常符合经济学公平法则。
这两天,烟台开车的老百姓也着实跟着“与时俱进”了一把,因为国家发改委决定自3月25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
对多花钱,心中自然“不爽”,很想讨个说法。虽然,这几天烟台的诸多加油站依然“涛声依旧”;虽然,老百姓依然心中没起过大波澜,但一个呼声却异常响亮:这油价涨跌,要不就别公开,既然公开了就别遮遮掩掩了,行不行?
我知道,油价和燃油税费的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一些石油生产企业、加工企业、公共交通运输业等等,其影响更是非常明显。而对个人消费者来说,同样也与二者关系紧密。这就决定了,油价和燃油税费改革并非简单的加减乘除和物理计算,而是要考虑很多层面问题。既然涉及到众多行业和人群,以及很多方面的考量,就意味着,只有立体的改革才能更加顺应民意,才能更加适应当今的经济形式。
简单来说,就是我深刻的明白:中国的市场并非完全的自由竞争市场,因此我理解作为垄断的涉油行业,在进行油价调整过程中,不仅仅是单纯的市场供求理论杠杆可以解释得通。国家发改委的表现似乎也印证了我的说法,他们在进行“有控制地间接接轨”,实际上,这就是一种选择性地与国际接轨,当国际油价从147美元飞流直下直至跌破50美元时,我国油价却一枝独秀于国际市场岿然不动,也太不“灵敏”了吧,而此次,却声称“要灵敏地接轨”,前后表现迥异。
迥异的背后,实则是各种利益博弈的结果。我也知道,完全公布所有信息是奢望,但我们知道个理论或者计算方式又有何难?即使老百姓看不明白,还有专家呢?他们也可以提出针对性意见哪!
27日,终于有人说话了。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首次出面解释新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操作细则。“该机制以20天为周期对国际油价进行评估,如国际油价连续20天日均涨幅或跌幅超过4%,就应考虑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
这不就行了吗?公布下又有何难?虽然,我知道,根据国际才调节国内,一定还是在“有控制地间接接轨”,但这说明,群众的呼声尚有作用。
曾经,我们的油价持续不降,自有道理;如今,我们的油价又涨了,也有道理。透过这些,我们感受到垄断力量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有多么强。即使这样,即使我们普通人参与不到决策层面,但被尊重下知情权,被以“透明操作,公开信息”对待了,至少也图个心里敞亮,而不是被“摸了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