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分政策,让本色关怀“亮剑”
姜春康
每每,有关教育的“施惠”政策,都牵动许多人的神经;而贫困学子品学兼优,意志顽强,极富爱心的高贵品质,时常令人动容。今日的两条消息,就传递出一种温暖的信息。
一条消息是,今年我省成人高考网上报名已于8月8日开始,截止到8月23日结束。根据相关政策,年满25周岁以上的人员报名,可在考生考试成绩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今晨6点》今日3版)
另一条消息,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人格的力量——优秀学子尹来君靠打工养活瘫痪的父亲,成了单亲家庭的顶梁柱。他读高中时住校,每个星期只有50元钱生活费,虽然自己也很困难,但汶川大地震后,他毫不犹豫地捐了20元钱,结果自己的生活费都没着落了。(《今晨6点》今日5版)
对年满25周岁以上的人员报名进行“加分”,同时,奥运会等赛事获名次者可免试入学,非奥运会项目冠军主要由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审核,招生学校同意,亦可免试入学。我认为,如果以哲学上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视角来观瞻,这样的“照顾”政策,并未破坏教育公平,看似“简单一标”,实则蕴藏着对一些“特殊人群”的保护,使得教育更趋向于“全面考量”而非以分论英雄。
从生理上讲,20岁左右的青年若以“群体”论,比25周岁以上的人员精力更充沛、思维更活跃,他们存在这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以政策对相对“弱势”的群体予以“偏袒”,则是对其的鼓励和鞭策,目的是让教育更有效率,更能综合将双方拉至相对的“统一赛场”。这种规定,虽然“人为”,依然美好。
对奥运会等有名次者大开绿灯,且一开到底,更是对“稀有人才”的“恩赐”,合情合理。因为按照国家规定,能够享受加分政策的学生,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体现自然属性,如少数民族、归侨等;另一类是后天表现优秀的学生,如三好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的学生等。从北大、清华等全国各大高校疯抢高素质体育人才,如李宁、邓亚萍、王楠、罗雪娟、刘翔等奥运冠军的发展来看,“加分”甚至免试政策,于国于民,皆有裨益。如今,北京奥运会激战正酣,新奥运冠军“层出不穷”,如今中国军团尚“独领风骚”,奥运结束后,若让龙清泉、庞伟等为国家争光的冠军进高校,又有什么不可?
再者,我省的此新规,与漳州等市的某些规定有着本质区别。漳州市规定,民营企业前100名的纳税大户,其控股企业主的子女中考均可享受加20分的照顾,外商子女也参照执行。此为鼓励民营企业发展,以“纳税多少”来“侵犯”教育领域的“土政策”,则是经济对教育的“越位”,是对教育资源和教育公平的“荼毒”。
我们再来看我市的贫困学子尹来君,他应该属于国家规定的“表现优秀学生”范畴,只不过,尹来君表现出来更多是本色——秉持“人穷志不短”意念,靠勤奋和坚持撑起孱弱的家。同时,在国难当头,他毅然捐出自己五分之二的生活费。
20元不多,但比重够大。尹来君沉甸甸的爱心,展示出来的却是人格的魅力和无言的承诺。
两条消息,关乎教育,让人温暖。制度的“倾斜”,只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的公平,老百姓都会鼓掌欢迎;优秀学子的坚持和努力,只要体现了善良的本色,我们都会敬佩和支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