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结尾的纪录片
肖欣
这是一部纸上的纪录片,由真实的生活场景催生。无声的凝固的光影背后,是阳光照在脸上,风吹过一株腊梅,陈沿羽连续按下快门时咔嚓咔嚓的声音轻轻击打着眼前光影。冥冥中有力量,导演着身边人事与百年先贤的相遇与相知。
其实,应当还有一个场景:2007年11月3日。杭州西湖畔,东园僧舍。
我不肯相信,这样一位心怀大志和大才的湖南人,最后皈依佛教,心灰意冷,在杭洲一座僧舍里闭门独坐,寂然而逝。但历史有它必然的轨迹。魏源创作了震惊后世的《海国图志》,当年此书出版不足千册,更被斥为大逆不道,他本人50多岁才中举做官,大半辈子只好四处做别人的幕僚。《海国图志》如一抹铅灰的苍穹上艳丽的、新生的红,如一扇沉沉铁幕下凿开在绝崖上的窗,无法挽救裸露于西方炮口之下却仍在天朝大梦中昏睡的一个帝国。
从1794到2007,魏源最终绝望而归的伤心之地,已是当代中国最具生活力的地域。从悠长的江南小巷中穿过平常熟视无睹的家常幸福,国家、民族,改革、开放这些宏观语境上的书面词汇,获得了更多个体生命意义上的真实与份量。
这部纸上的纪录片,还应当有一个场景:杭州南屏山,方家屿。
我也不肯相信,这位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归宿之地,是如此荒芜、破败。一棵大樟树扑倒在地,遍地是雨水冲刷后的黄土,墓地的确切位置今天已无法分辨。所幸,一位热心的杭州市民丁云川花费几年时间,寻访到了魏源墓地的大致所在。他数次给杭州市长写信,终于在2005年竖起了一块魏源墓碑。因为他,魏源墓地才不至于被荒草彻底淹没。
我在魏源墓碑前恭敬地鞠躬,怀想这位葬于异乡的游子,也记住了丁云川、车大娘……在文字与镜头没有到达的角落深处,还有无数相似的人们怀着相似的情感,成为一个国家与民族纯正文化情感与价值取向最结实的底部。作为媒体,我们的使命不仅是瞬间的记录与见证,更是长久的触动与激发。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希望这是一部没有结尾的纪录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