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雅华就北京房地产状况答国家发改委问
魏雅华
2007年8月20日,我在我的电子邮箱中收到了这样一封信:
“魏老师:
您好!我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工作人员。我们拜读了您的大作——《北京住房痛苦指数之国际比较:高出纽约近9倍》,深受启发。领导指示,希望就房地产有关问题向您作进一步请教,不知您是否方便告知联系电话?
感谢百忙之中浏览此信!祝工作顺利!
谢辉2007年8月20日”
翌日,我接受了谢辉女士的电话采访。
下面为采访摘要:
谢辉:“住房痛苦指数”是您首先提出来的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很有参考价值的计量指数。我们希望知道与此相关的更多的情况,能对国家发改委的房地产决策分析提供帮助。
魏雅华:是我首先提出来的。在设置这个指数前,我曾在网上仔细遍查,未见有先行者。或与此相关的资料,而且从定义到计算公式,都是我独立作出的。在此之前,我从未见到过有谁作过这方面的工作。我曾在1999年便提出过“痛苦指数”的概念,那时我在《粤港信息报》作专栏,不过那时提出的是“股民痛苦指数”,后来,我把这个概念扩展到了中国房地产。
谢辉:国外房地产界有这个指数吗?
魏雅华:没有看见过。不过国外房地产界有个常用于分析房地产泡沫的“房价收入比”,其实就是“住房痛苦指数”。不过有了这个指数会更直观、更能准确地表达民生诉求,当然也更有明确的褒贬含义。
谢辉:您认为北京的房地产价格与国际化大都市相比很高吗?
魏雅华:我在您所提出的那篇文章中,所使用的概念是“住房痛苦指数”,并非绝对价位。不过北京的房地产绝对价位也己很高了,但“住房痛苦指数”更高。我不知道您所读到的上文是从平面媒体上读到的,还是从我的博客中读到的,如果是从平面媒体上读到的,那个资料己陈旧了。2007年北京房地产涨势更猛,我的最新版的2007年7月北京房地产“住房痛苦指数”更高,我可以把我的这篇分析文章发给你,供您参阅。
谢辉:您的这些资料都是从哪儿得到的?您觉得可信度高吗?
魏雅华:大都是从网上搜集到的,我觉得可信度很高。因为国内部分,我都是从权威机构的权威网站上,收集的官方数据。当然,这样的官方数据也未必便真实。可即便它不真实我也得用它,因为不用它便没有别的可用,或更加地不可信。国外的我多是采用可信度很高的国际间官方机构或学术研究机构所提供的数据。而且我还要作横向的纵向的多方采集、多方比对,鉴别真伪,去伪存真。以决定取舍。
谢辉:您能将你采集的原始资料提供给我们吗?
魏雅华:可以。不过我有个习惯,过一段时间会清理一次,隔年的资料全部删除,既是为我的计算机减负,又让我过大的文件袋便于查找。不过我估计还是会保留下不少。我会提供给您的。
……
几天后,我将收集到的8篇文章大约五六万字资料发给了谢辉。并收到了谢辉的感谢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