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印度,找回灵魂的另一半(二)

标签:
旅行印度北印德里 |
分类: 走在路上 |
20天,10个城市,从首都德里(Delhi)-圣城瓦拉纳西(Varanasi)-泰姬陵阿格拉(Agra)-“粉红之城”斋浦尔(Jaipur)-“蓝色之城”Jodohpur-沙漠骆驼之旅Jaisamer-艺术之都Bikaner-古城Mandawa-新德里-瑜珈圣地Reshikesh-甘地机场。这个行程,于德里醒来的第一个早晨,就在我完全听说得一知半解的英语谈判里,将之板上定钉了。火车票购买、各地旅馆预定迅速地在一天内全部完成,交到我的手中。
虽然说走到途中也是可以任意变更,后来才知道,命运车轮里环环相扣唇齿相连的力量,远远超出了我弹指一灰的“预谋”。那个最大的预谋家,便是自然。顺应它,姹紫嫣红。
4月份起,印度就进入夏季,气候平均在40度以上之又上。旅游也就成了淡季。而我们选择5月份来到这里,本来就有一些不知所畏的劲儿。而其实相比鼓浪屿那潮热到出门就汗流夹背的气候,我倒觉得印度这种苍白的干热,要来得体贴。除了刺灼,并没有想越穿越少的欲望,反倒是越裹越多。没有人摇扇,没有人带帽,没有人赤背,也没有齐B小短裤。
街上的男人仿佛被晒烤得失去了本能的冲动,那直瞪瞪的眼神,更多透出的是“我要看大白腿。”初来乍到的我们,被司机“大哥”再三叮嘱,不要穿没过膝的裙装,不要和陌生男子交谈,哪一国的都不行!当然,我们几乎没听。
在德里两日,囫囵吞枣地参观了各种名胜古迹,炎热加速了我们对建筑物的走马观花。那些漂亮的古堡,真的没来得及悉心悦读。在莲花寺第一次脱下鞋子,双脚赤裸的在烤晒过的地面行走进静默室时,我悲哀的是我的这双“咸猪蹄”真的要面目全非。但在这条不短的水泥路上,阳光的温度贴近每一步灵魂,生出敬重。
一直灰沉的天空,虽没用千篇一律的蓝色线条来勾勒它们的身影,却似浑浊的躯体包裹明晰的呼吸。我在这片天空下,喘息。唯能想象的,便是信仰。无法逃避的,就是面孔。排队、等待、不争不嚷、慢条斯理。永远冲你微笑,永远让你拍照。信仰的力量,让这里的人们臣服。无数与之擦身而过的脸庞,让我夜不能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