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休笑我

标签:
京剧锁麟囊文化杂谈 |
《锁麟囊》里薛湘灵在卢府换完仆人装后上场念:“青衣休笑我,今日更相亲。”我近日看一本戏考,里面写作:“青衣休笑我,今日更想亲。”前日遇见人民日报海外版主编李智勇和新华社记者周清印,我知道这二位虽然年轻,但满腹经纶,就教于他们:“是相亲还是想亲,那个更贴切。”他们引经据典,使我顿开茅塞。智勇在他的博客写下了《青衣休笑我》,今日转帖于此,供朋友阅读。
《锁麟囊》里,薛妈有这么一句道白:青衣休笑我,今日更相亲。昨日在李典先生府上,继安先生问这句话的所指。促然做答,未免不周,今日试做详言。
青衣休笑我。
先说这个“青衣”。古诗词中的名词,往往会是一个文化符号。不仅仅有语法上的意思,还隐藏着很多内容。这里面有宋太后青衣侍酒的文化联想在。北宋靖康之变,金人攻下开封,北宋遂灭。掠徽钦二帝及大批宫人,并使太后着青衣,侍奉饮酒。薛湘灵由富而仆,宋太后由贵而仆,这里边有相似的境遇在。
再说句式。“青衣休笑我”,青衣并不是休笑我的主语。这是古诗词里的常见句式。正常的句式应当是:休笑我青衣。不要笑我着了奴仆的装束。相似的例子有:素衣莫起风尘叹(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多情应笑我(苏轼《赤壁怀古》)。老杜的“香稻啄残鹦鹉粒,梧桐栖老凤凰枝”,倒装的就更厉害了。
为什么要倒装呢?直接说“休笑我青衣”不好么?倒装有音韵的需要,同时,能够起到强调“青衣”。薛湘灵之前还是落魄富户,这个时候,身份要变成薛妈了。换上这身装束,标志身份正式确立了。
今日更相亲。
相亲怎么解?跟谁相亲?这是理解这句话的关键。
我的理解,这个“相亲”,跟杜甫的“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的相亲是一样的含义。跟它亲。跟谁亲?跟“青衣”亲。跟老妈子的身份再无隔阂。以跟青衣的亲,表示自己心态的调整。跟当下的生活并无隔阂和抱怨。“收余恨,免娇嗔,休恋逝水,早悟兰因”,过去当大小姐时候那种娇娇的心态,现在抛弃了,顺着命运的安排走。
古人常用与一类事物亲近,表达自己与该事物代表的特征的融为一体。李白“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只和敬亭山彼此互相看不烦,说明自己的某种倾向。辛弃疾“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和丘山一体的感觉就更浓郁。(插一句:小白说,爱在古汉语中是“爱惜、吝啬”的意思,古人说今天的爱不用“爱”字。那么请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是个护林员,爱惜爱护丘山么?再看看周敦颐《爱莲说》,看着爱字做吝惜讲可通?)林和靖梅妻鹤子,也是这般。
有这么一句道白,到后来唱“一霎时”(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我只道铁富贵一生铸定,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到今朝哪怕我不信前尘。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叫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从文章章法看,就形成了铺垫,埋下了伏笔。前后掩映,正是《锁麟囊》布局之美。
此外,青衣休笑我,今日更相亲。整体感觉是有品位,有境界的。“饭疏食饮水,富贵与我如浮云”、“一箪食,一瓢饮,身居陋巷,回不改其乐”,这种人格魅力是中国的。假如是“今日更想亲”,那跟“休笑我”就连不上了。意思上不对,韵味也不对。休笑我是豁达,想亲又执着了,矛盾的。此时不相亲了,平和了,愿意做老妈子了,到后来剪绿马的时候,由马思人,这就形成反差了。此外,《锁麟囊》一雅到底,“今日更想亲”只有叙事功能,“更相亲”能表演人物境界,愚以为翁老必以后者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