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连大学毕业生艾芳追寻徐本禹的足迹走进贵州大山

(2007-06-26 23:26:36)
分类: 转载
 

                    大连大学毕业生艾芳追寻徐本禹的足迹走进贵州大山
                                  身背万元债务 挣钱全捐学娃
新闻提示
    在大连,有一个叫艾芳的女大学生被徐本禹“感动中国”的故事感动了,在2005年暑假,她只身去了贵州大山深处,因此再也放不下那里的孩子们。
    2006年夏,同样出生在贫困农家、刚刚大学毕业的艾芳又走进贵州,她微薄的收入没能留一分给父母和3个正在读书的弟弟妹妹,但却收获了许多……
■文/《大连晚报》记者 唐枫
    这个女大学生名叫艾芳,2006年毕业于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一次在学校观看“感动中国”的录像片时,和很多同学一样,艾芳哭了,因为徐本禹走进大山深处支教,也因为那些大山里的孩子快乐渴求的目光。
    2005年暑假,她只身去了贵州的大山深处,带去了学校师生的捐款捐物;2005年8月,她回到学校,把自己的经历写成《艾在行走》的文章,连同100多张照片张贴在学校的橱窗里,随之全校再次沸腾,掀起了资助“艾芳的孩子们”募捐活动;此后,艾芳所在的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了“烛光行动”,专门资助贵州这些大山深处的孩子;到目前,艾芳的母校大连大学已经为“艾芳的孩子们”筹集了上万元资金和学习用具。
    怀揣着母校师生的爱心和那些她放不下的孩子的牵挂,2006年夏天,艾芳又来到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 ,从去年11月她才有了每月500元工资,连同假期打工的钱,竟然没能留下一分给身为农民的父母和正在读书的3个弟弟妹妹,而艾芳自己现在还有1万多元的上学期间借款没有还上……
几天前,记者联系到了仍在贵州支教的艾芳,并登录了她的博客,原来,想象中贫困和艰难的生活在艾芳的世界里充满了快乐和感动。
                                收获自豪                      
                         她成了最受欢迎的老师 
     “去年在那里留下的感动今年还会再现吗?那些可爱又调皮的孩子们,是否又长高了?是否还是保留那样纯真的笑颜?他们的普通话是否有了进步?我将有一年时间和他们在一起,能更好地体会他们的成长。” 
     2006年7月15日,艾芳来贵州后不久,她随徐本禹一行来到大水乡箐山村的本禹希望小学,是跟华农的一支志愿者小分队去社会实践的。在这里,她度过了难忘的一个星期。“还是和去年一样,我教孩子们音乐课,有时候也会上文学欣赏课。”
     艾芳第一天是教学前班,由于孩子们太小,不会说普通话也听不懂,交流很困难,就由教学前班的当地老师给她当翻译。但只是一上午时间,艾芳和孩子们就熟悉了,“那些活跃的小鬼就围着我转,我给他们拍了很多的照片,还送了文具给他们,听他们用稚嫩的口音叫着‘艾老师’,我很开心。”
接下来的几天,艾芳开始教四、五年级的音乐和语文,因为没有任何音乐器具也没有教材,艾芳就教孩子们唱歌,《相逢是首歌》、《天边边那树红杜鹃》、《让世界充满爱》、《青藏高原》等等,艾芳的歌声打动了孩子们,孩子们的纯真也打动着艾芳。“我成了这里最受欢迎的老师!这让我很自豪!”艾芳在她的博客里这样写道。
                                     收获友谊                      
                               徐本禹给她500元生活费
    “徐本禹也来了。他在得知我的情况后,给了我500元生活费,并对我说如果团省委没有把我纳入编制内,他会做我的坚强后盾,要我安心工作。我想我是如此的幸运,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呢?” 
2006年9月4日,艾芳在本禹希望小学开始正式上课。由于学校的正式教师没有分配下来,学校里唯一的正式教师被借调到中心校做资料,支教的志愿者也只有她一个,8个老师要负责7个班级370多名学生。每个人都要上整天的课。
    “9月的前三周是我最累的日子,不仅要上课,还要为自己支教的生活费问题在学校和团省委之间奔波。”而此时,由于种种原因,艾芳自己的生活费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始终还未成为编制内的志愿者,她遇到了当初徐本禹刚来贵州时的状况——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因为这样,在面临经济危机的时候,艾芳也曾短暂的沮丧过,此时她得到了朋友的支持,几个朋友们借给艾芳一些钱。
    9月18日,徐本禹得知艾芳的情况后,给了她500元生活费,正是朋友和徐本禹的帮助,让艾芳挨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收获阳光                      
                               破陋的校舍也孕育希望
    “一路走回来的时候,还在下着雨,我的心中有忧郁也有阳光。” 
     去年10月的一个休息日,天下着雨,艾芳和同事去了平江小学她最初想去支教的地方。平江小学是一所民办小学,即那种国家没有任何补助的,由个人开办的私校。它位于大水乡炉山村平江组,这是大水乡最偏僻的地方,在陈校长开办这所学校之前,村里大多数孩子由于路太远,交通极度不便而无法上学。因此那个地方有相当一批的青壮年文盲。为了孩子们能有更多的上学机会,陈校长和她二哥办起学校。
去的时候,学校的陈校长不在家,出去干活了,她的邻居去叫她。趁着空当艾芳他们去看了教室,“很破旧的石头房子,墙面刷上黑漆就成了黑板,窗户的玻璃碎了到冬天就会直灌风,屋顶还漏水,急需修缮。没有操场,没有图书室没有办公室,没有任何体育娱乐设施。”等了大约十来分钟,陈校长回来了,背着一大篓子的玉米。
    陈校长告诉艾芳,学校的房子是她和弟弟两家腾出来的,有129个学生,这里是大水乡最偏僻的地方,什么都比较落后。目前学生受资助的仅为20%。
    回来的路上,艾芳的心境和天气一样,有忧郁也有阳光。
                                    收获感动                       
                             一顿辣子鸡让她终生难忘
     “在这拉拉扯扯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徐本禹家访时曾经说的话:‘你不知道应该为他们扯痛你的手而生气,还是应该为他们淳朴的热情而感动’。” 
      樊艳是平江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也是陈校长向艾芳推荐的家境贫困但品学兼优的学生之一。樊艳当时十岁,正在读三年级,本来家中有四姐妹,最小的妹妹今年年初不幸夭折,母亲从此卧病不起,父亲在家务农,家中今年刚刚修了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房子,除了两张床,一张桌子,一个火炉和一口水缸,以及一堆玉米、土豆外,可以说家徒四壁。
    “第一次见到樊艳,是她的手让我心疼和震惊。”艾芳牵起小樊艳的手,她的手很小,却很黑很粗糙。在进行简短的交流之后,艾芳决定要资助她。艾芳掏出70元替她交了这个学期的学费,并跟她说,只要她愿意读书,每次都有小小的进步,艾芳老师会一直支持她。“临走时,我鼓励她多看看书,说下次来看她的时候想听她背课文背诗给我听。她满口答应,一直送我们,并说着谢谢。” 
    大概一周后,艾芳又去了一次平江小学,给孩子们带了些课外书籍,同时又去樊艳家,那几天天冷,她给樊艳买了一件棉衣,同时带给她们姐妹一些文具。这次她的母亲病情有些好转,能起床了。
    坐了一会儿,艾芳和一起去的谭老师在准备走时,却被樊艳的父母硬留着吃饭,“我知道他们家里条件不好,不愿意添麻烦。”艾芳他们硬往外走,却被夫妇俩拉着不放,艾芳的手被樊艳妈妈的指甲划伤了。无奈,艾芳和同事只得留下吃饭,“第一次吃到了玉米饭,有些硬倒也还挺美味,只是长期吃影响消化。”樊艳妈妈特地做了辣子鸡,这对他们来说是最贵重的东西了。辣子鸡很美味,但艾芳和谭老师都不忍心多吃,在象征性的吃了几口后,樊艳父母才放他们走。回去艾芳和同事又泡了方便面充饥,这顿饭,让艾芳终生难忘。

                                          

 记者后记 
                                         

                                   艾芳的无奈
     这个寒假,艾芳回到湖南长沙的农村老家。整个假期她没闲着,到一家超市打工,一个假期挣了600元钱,全部给孩子们买了文具带回去。
     其实,艾芳的家境同样贫困,家里的三个弟妹都在读书,父母都是本分的农民,供养了加艾芳在内的四个孩子已经是不堪重负了。艾芳目前还欠着1万多元的债务,艾芳说,自己的支教马上快一年了,可能一年后自己要离开,回到家乡找工作,因为父母年纪都大了,自己也要为家里分担一些,“我舍不得这里的孩子们”。
     的确,无论电话采访还是通过博客,记者都感觉不到艾芳所承受的苦难和压力,因为大山里的孩子带给艾芳的,是比这些更重要的东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临行前的牵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