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毕业生艾芳追寻徐本禹的足迹走进贵州大山
身背万元债务 挣钱全捐学娃
新闻提示
在大连,有一个叫艾芳的女大学生被徐本禹“感动中国”的故事感动了,在2005年暑假,她只身去了贵州大山深处,因此再也放不下那里的孩子们。
2006年夏,同样出生在贫困农家、刚刚大学毕业的艾芳又走进贵州,她微薄的收入没能留一分给父母和3个正在读书的弟弟妹妹,但却收获了许多……
■文/《大连晚报》记者 唐枫
这个女大学生名叫艾芳,2006年毕业于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一次在学校观看“感动中国”的录像片时,和很多同学一样,艾芳哭了,因为徐本禹走进大山深处支教,也因为那些大山里的孩子快乐渴求的目光。
2005年暑假,她只身去了贵州的大山深处,带去了学校师生的捐款捐物;2005年8月,她回到学校,把自己的经历写成《艾在行走》的文章,连同100多张照片张贴在学校的橱窗里,随之全校再次沸腾,掀起了资助“艾芳的孩子们”募捐活动;此后,艾芳所在的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了“烛光行动”,专门资助贵州这些大山深处的孩子;到目前,艾芳的母校大连大学已经为“艾芳的孩子们”筹集了上万元资金和学习用具。
怀揣着母校师生的爱心和那些她放不下的孩子的牵挂,2006年夏天,艾芳又来到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
,从去年11月她才有了每月500元工资,连同假期打工的钱,竟然没能留下一分给身为农民的父母和正在读书的3个弟弟妹妹,而艾芳自己现在还有1万多元的上学期间借款没有还上……
几天前,记者联系到了仍在贵州支教的艾芳,并登录了她的博客,原来,想象中贫困和艰难的生活在艾芳的世界里充满了快乐和感动。
收获自豪
她成了最受欢迎的老师
“去年在那里留下的感动今年还会再现吗?那些可爱又调皮的孩子们,是否又长高了?是否还是保留那样纯真的笑颜?他们的普通话是否有了进步?我将有一年时间和他们在一起,能更好地体会他们的成长。”
2006年7月15日,艾芳来贵州后不久,她随徐本禹一行来到大水乡箐山村的本禹希望小学,是跟华农的一支志愿者小分队去社会实践的。在这里,她度过了难忘的一个星期。“还是和去年一样,我教孩子们音乐课,有时候也会上文学欣赏课。”
艾芳第一天是教学前班,由于孩子们太小,不会说普通话也听不懂,交流很困难,就由教学前班的当地老师给她当翻译。但只是一上午时间,艾芳和孩子们就熟悉了,“那些活跃的小鬼就围着我转,我给他们拍了很多的照片,还送了文具给他们,听他们用稚嫩的口音叫着‘艾老师’,我很开心。”
接下来的几天,艾芳开始教四、五年级的音乐和语文,因为没有任何音乐器具也没有教材,艾芳就教孩子们唱歌,《相逢是首歌》、《天边边那树红杜鹃》、《让世界充满爱》、《青藏高原》等等,艾芳的歌声打动了孩子们,孩子们的纯真也打动着艾芳。“我成了这里最受欢迎的老师!这让我很自豪!”艾芳在她的博客里这样写道。
收获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