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一线品牌:在区域作为

(2007-11-15 16:39:57)
标签:

对标

非一线

品牌

区域

作为

分类: 锦坤出版物
 

林内立足上海区域,做成功了;而永乐聚焦上海区域,却被人家吃掉了。

是挥洒全国,还是精种区域?

是区区为营,还是独霸一方?

是做点,还是连线,亦或者做面,还是成体?

不同的区域战略,均可让企业找到机会,关键是如何从中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机会。

不同的区域战略,会成就不同的品牌。

他们以绝对占优的数量毫不迟疑地影响着我们的点滴生活;他们像水一样渗透到我们衣食住行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不大,但是很强;他们不言不语,却又勇猛而顽强;他们固守一隅,却在与强龙的抗衡中屡屡获得胜利!

  他们占山为王,他们自得其乐,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生存绝技:不做强龙,就做地头蛇。这就是中国众多的地头蛇企业和地头蛇品牌。

  一些企业在梦想中变得强大,一些企业在梦想中走向夭亡。

  在这个处处讲究马太效应、规模经济的时代,强者愈强,赢家通吃的口号响彻天地,做大做强的梦想几乎让每家企业都血脉贲张——东西相距10000里,南北温差50℃,以中国地域之辽阔,凭什么我就只能在家门口戏水,而不是像海尔那样在各区域市场横行四方?

  然而,在快速扩张面前,各地迥异的消费习性,或远或近的运输半径,或明或暗的市场壁垒等因素如一堵堵高墙拦住去路;战线过长,管理滞后,资金链紧绷,原来好端端的企业突然成了浮肿虚胖,甚至千孔百疮的泥足巨人,一丝风吹浪打就让它摇摇晃晃。

  于是,我们才幡然猛醒——在海尔等大企业的成长路上,有太多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让人可遇不可求;而太多类似秦池的教训,正向人们提醒着冲动的惩罚

  不能成为横行神州的强龙,那就成为独霸一方市场的地头蛇吧!于此,我们依然不缺乏榜样——

联想稳坐国内电脑行业老大交椅,南讨北伐,英勇无比,但在湖北,却被一家叫蓝星的小兄弟挡住了脚步;

青岛啤酒贵为中国啤酒的第一品牌,所向披靡,但在广西,却被漓泉啤酒挤兑得只能到农村市场觅食;

当蒙牛、伊利、光明等国内三大品牌跑马圈地,把各个市场搞得狼烟四起时,而在河北沧州,一家叫乡谣的乳品企业,隔岸观火,牢居市场第一;与此同时,位居西安的银桥和沈阳的辉山却牢牢占据着当地80%左右的市场份额;

当娃哈哈、乐百氏、农夫山泉之间的水战把各地弄得一片汪洋的时候,却丝毫不能影响普利思在济南饮用水市场上的龙王地位。

  ……

  在波谲云诡、变幻无常的商场上,这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率先实现了躲进小楼成一统,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商业理想。

  但他们从来没有受到格外的眷顾,在被竞争遗忘的角落里偏安一隅。事实上,他们都是在一次又一次刺刀见红的竞争中确立了自己的地头蛇地位;

  他们也绝对不是注定昙花一现的易逝品,他们扎根本土,却放眼全国,在许多同行通往大而强的路上一路狂奔、求大不求强时,他们耐心十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深挖洞,广积粮,强而不大,但一旦称王,便牢不可撼。

  他们不需觊觎太多,但收获却从来不少。

  正所谓,地头蛇现象无处不在!

  泉州烟民认七匹狼,而济南人则钟爱将军;上海的出租车多是桑塔纳,而武汉满街跑富康;在各大城市的房地产、报纸、公共交通等市场,也往往是地头蛇一统天下。但他们,多半是在因政策因素而形成的伪竞争半割据中称王。

那么,在一个进出自由、竞争公平的市场上,面对知名度高、覆盖面广、资本雄厚、市场侵略能力强的全国性强势品牌,地方品牌的生存、成长之道又是什么呢?区域性品牌能够永远区域性下去吗?区域性品牌怎么发展才能快速成长为全国性品牌呢?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发展战略,而不同的发展战略则会导致最后不同的结果。

(本文节选自石章强新著《对标:非一线品牌的超越之道》,《对标:非一线品牌的超越之道》系机械工业出版社07年重点经管书。与他联系:http://shizhangqiang.blog.sohu.com/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