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来一板桥
初看板桥书法,觉得童真中带着古朴,苍劲中含着怪异,似乎是书法中的另类,他的行为,也是当时社会环境造成的。
年少时,我看板桥:铮铮铁骨,为民请命。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由于出生北方,不曾见过板桥笔下的萧萧竹,瘦劲挺拔,玉树临风,飘摇风雨,无所畏惧。他的人就像他的竹,宁折不弯。虽些小,不屈服。每当看到他的作品时,都会唏嘘不已。那时我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做人当做郑板桥。

大学毕业,来到虎踞龙盘的江南,也看到想象中的板桥萧萧竹,对比起来,两者皆堪称神品。对书法的认识也更上一等。江南是个才子窝,随便拉一个都可谓学富五车,和什么人聊上几句都受益很多。大家对板桥的六分半书,当成一怪,都归拢成扬州八怪一列,还给板桥带上一个帽子,上面写四个字——雅俗共赏。虽如此,还是觉得他的一些作品太俗。对大家的看法,我却不敢苟同。
大家知道,把自己的作品标价出售的,板桥是中国第一人。而购买他的作品的人,都是一些恃强凌弱或者为富不仁之流,板桥既要满足他们的虚荣,还想奚落戏耍他们,免不了特意写一些看来非常稚嫩的书法作品,意思就是,汝辈尚为禽兽,妙手不能对牛弹琴,拿些小孩子的东西给你们就足够了。那些达官贵人,慕板桥之名,虽然面对板桥的一般水平作品,还是当作至宝,百般呵护,代代保存,到现在我们还是能够看到,他们功不可没。
面对知己,板桥的书法都是潇洒俊逸,自宋之后,千年以来无人能出其右。携羲之的飘逸,鲁公的倜傥,东坡的大气,南宫的无忌。挥洒自如,放浪不羁,我手写我心,自己就是天下笔墨的皇帝,如此气魄,千古一人,难道郑板桥,不是神人吗?
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板桥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