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国楼市“回暖”,谨防“救市”上火

(2009-03-01 21:50:57)
标签:

房产

全国楼市“回暖”,谨防“救市”上火  

        全国楼市“回暖”,谨防“救市”上火

 

                             图腾镜

 

    2月份,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重庆、厦门等各大城市的房地产,无论是一手楼,还是二手楼的成交均表现出不俗的“回暖”迹象,市场尚未等待各地政府陆续出台“救市”政策,楼市已经纷纷提前“回暖”。

 

●各地回暖数据显象

 

北京:2月份新建商品房网上签约套数共达5865套,比1月份的4698套多出 1167套;存量房网上签约套数达9373套,比1月份多出2043套。2月份二手房成交约8000套,北京经历了去年的市场低迷,2月份楼市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有了起色,而且“回暖”迹象明显早于往年。

 

上海:一手楼商品房的日成交量屡创新高,每天平均成交500-700套,上海房地产交易中心“网上房地产”数据显示,24日,上海一手商品房(包括动迁配套商品房)成交了847套,打破了2月17日创造的765套的今年一手商品房成交的纪录。二手房成交更是日辣,约成交14000套,也就是说,上海楼市与北京一起同步出现“回暖”。

 

深圳:自去年11月始,楼市成交回归到正常的轨道,2月份,全市成交5275套,21、25、28日成交分别突破300套,25日成交397套,创2月日成交最高纪录,楼市已经连续出现4个月的“回暖”信号。深圳二手楼成交也是异常火暴,众多卖方业主开始反价,往后数月,深圳一手楼保持在6000套以上,说明“回暖”态势真正形成。

 

●“救市”勿给“回暖”火上浇油

 

目前,各地方政府正在积极酝酿“救市”举措,上海、杭州、重庆、长沙等全国10余个大城市陆续出台了关于“购房入户”的政策,广东省也将成为中国第一个“购房入户”试点的省份。

 

北京率先预备松绑“二套房”、“限外令”等政策,深圳也积极酝酿刺激“首次置业”、“鼓励改善型住房”消费的举措,有些城市民间出现了“购房爱国”论等。虽然房地产无缘问鼎“中国十大振兴计划”,但是,各地政府针对地产“救市”仍然处于磨拳察掌的状态。

 

政府应该理性洞察各城市地产“回暖”的迹象、态势和程度,切勿轻率的一边大放“回暖”,一边大搞“救市”,很容易导致“救市”为“回暖”火上浇油。

 

●“入市”、“提价”谨防麻木跟从

 

金融风暴严重刺痛了劳动密集型或对外输出加工偏多的工业城市,中国城市经济出现较大的区域差异,非常楼市市场里,经济水平不一的城市表现出了不同的楼市景象。早几年,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刷新了类似的夕阳工业,将其迁移至周边的中小城市。相对来说,这些大都市的经济保持平稳,并没有受到金融风暴切骨的深度影响。

 

当大城市地产成交日渐放大后,中国买家一拥而上的喜欢“买涨不买跌”,甚至“麻木跟从”。日前,重庆出现了百名久违的“温州太太炒房团”,买家“入市”应该理性的选择自己满意的房子,而不是麻木跟进“入市”某些项目。2月21日,万科金域华府在深圳开盘,出现连夜排队购买的景象,223套房在5个小时内售罄。奉劝买家一句:楼市风险尤存,请勿麻木跟从。

 

中原地产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万科、保利、中海、金地等10家中国房企巨头,今年1、2月份总共推出140.9万平米的新盘,仅占上述房企在售房源总量的10%,10大房企的库存总量近2000万平方米,仅占据目前全国新房库存总量的10%,深圳的库存量达到500万平米左右,中国楼市积压供应数量巨大。

 

故而,开发商应该清醒认识到各地区地产供应存量及新增的供应量,不要因为楼市简短的“回暖”,伺机反向“提价”,开发商要精心维护好刚刚出现的“回暖”端倪,买卖双方均要理性再理性,确保楼市理性的发展,不希望楼市再出现前几年的“暴涨”、“暴跌”不良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