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8年对地产调控的六大政令
1991年,全国部分城市楼价上涨失控,楼市泡沫忽现。国家“一刀切”紧缩银根,堵住地产商的融资渠道。中国地产休克了近4年时间,国家损失金融市场、财政税务收入不计其数。政府惨重的为此买了一次巨额的大单。
第一政令:
199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宣布停止住房的实物分配,全面建立商品住宅市场。随后,央行出台《关于加大住房信贷投入,支持住房建设与消费的通知》,加大商品住房建设投资,鼓励住房消费。本政令效果:真正打破了计划经济公房分配的“铁饭碗”,住房改革全面市场化,买家可以透支住房消费,刺激了楼市消费市场。
第二政令:
2002年,国土资源部出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规定经营性用地的出让全面市场化。本政令效果:土地黑箱操作和官员腐败寿终正寝。
第三政令:
2003年,央行出台121号文件,对房地产信贷做出规范。本政令效果:取消了资信、担保、立项等非正常贷款额度,变相和变异贷款充斥市场,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第四政令:
2004年国土资源部下发文件(《关于继续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也就是我们说的“8·31”大限。本政令目标是推动住宅市场的发展。效果:出发点是好的,执行力只有50%,至今仍然有土地无法收回,这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搏弈的必然结果。
第五政令:
2005年,“国八条”条款软化,国家低估了楼市的威力。只控制了上海房价,全国其他大小城市楼价照涨不误。本政令效果:你出你的政策,我涨我的房价,咱们井水不犯河水。
第六政令:
无巧不成书,第六大政令就是2006年的“国六条”,以及作为其执行措施的九部委十五条《意见》。“国15条”将调控的刺刀插在产品供应的“心脏”上,地产界顿时哗然一片,地产人血液形成倒流,地方政府也倒吸了一口冷气。
●建设部代言沈建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国15条”来了一个是是而非的“套型建筑面积90平”,又来一个含糊不清的“70%”比例。全国各地楼市正在观望中按兵不动,地方政府也因看不懂政令,导致其执行《细则》迟迟难以出街。市场“弹赞”的正反声音一浪高过一浪,真是此起彼伏。说明本政令完全触犯了地产市场的神经,更多的买卖双方正拿“世界杯”当麻醉药喝。
政令先拿“90平”往市场上一横,叫冤叫屈的声音不绝于耳,毕竟,房地产占了GDP的25%,国家也割舍不下这快“肥肉”。建设部代言人沈建忠走出来杀了一个回马枪,变更90平的解释,同时“改写”70%的划限。政令里到底卖的是软化中成药,还是卖的西式烈性药,所有的人都被弄糊涂了。
然后,又有官员站出来叫嚣“90平=100-105平”讲错了或听错了,其他人可能容易听错,中央台“焦点访谈”记者不会也耳背吧。政府既要照顾到低收入民众的呼声,又要考虑到政府不菲的收入。得罪了民众,可能招致社会不稳定,得罪了地产行业,更会伤逝政府的财政收入,两种结果都是要丢官的。政令成了政府现时的“烫手山芋”,楼市尚在按兵不动阶段,政令为何自乱了阵脚。
1991年,全国部分城市楼价上涨失控,楼市泡沫忽现。国家“一刀切”紧缩银根,堵住地产商的融资渠道。中国地产休克了近4年时间,国家损失金融市场、财政税务收入不计其数。政府惨重的为此买了一次巨额的大单。
2002年,国土资源部出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规定经营性用地的出让全面市场化。本政令效果:土地黑箱操作和官员腐败寿终正寝。
第三政令:
2003年,央行出台121号文件,对房地产信贷做出规范。本政令效果:取消了资信、担保、立项等非正常贷款额度,变相和变异贷款充斥市场,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第四政令:
2004年国土资源部下发文件(《关于继续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也就是我们说的“8·31”大限。本政令目标是推动住宅市场的发展。效果:出发点是好的,执行力只有50%,至今仍然有土地无法收回,这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搏弈的必然结果。
第五政令:
2005年,“国八条”条款软化,国家低估了楼市的威力。只控制了上海房价,全国其他大小城市楼价照涨不误。本政令效果:你出你的政策,我涨我的房价,咱们井水不犯河水。
第六政令:
无巧不成书,第六大政令就是2006年的“国六条”,以及作为其执行措施的九部委十五条《意见》。“国15条”将调控的刺刀插在产品供应的“心脏”上,地产界顿时哗然一片,地产人血液形成倒流,地方政府也倒吸了一口冷气。
●建设部代言沈建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国15条”来了一个是是而非的“套型建筑面积90平”,又来一个含糊不清的“70%”比例。全国各地楼市正在观望中按兵不动,地方政府也因看不懂政令,导致其执行《细则》迟迟难以出街。市场“弹赞”的正反声音一浪高过一浪,真是此起彼伏。说明本政令完全触犯了地产市场的神经,更多的买卖双方正拿“世界杯”当麻醉药喝。
政令先拿“90平”往市场上一横,叫冤叫屈的声音不绝于耳,毕竟,房地产占了GDP的25%,国家也割舍不下这快“肥肉”。建设部代言人沈建忠走出来杀了一个回马枪,变更90平的解释,同时“改写”70%的划限。政令里到底卖的是软化中成药,还是卖的西式烈性药,所有的人都被弄糊涂了。
然后,又有官员站出来叫嚣“90平=100-105平”讲错了或听错了,其他人可能容易听错,中央台“焦点访谈”记者不会也耳背吧。政府既要照顾到低收入民众的呼声,又要考虑到政府不菲的收入。得罪了民众,可能招致社会不稳定,得罪了地产行业,更会伤逝政府的财政收入,两种结果都是要丢官的。政令成了政府现时的“烫手山芋”,楼市尚在按兵不动阶段,政令为何自乱了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