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母亲,给了儿子两次宝贵的生命:一次是十月怀胎,让儿子来到这个世上;另一次是暴走七月,让病重的儿子重获新生。她就是一位来自武汉的普通母亲——陈玉蓉,今年55岁,患有重度脂肪肝。同时她还有一个患病18年的年仅31岁的儿子。为了割肝就子,七个多月她风雨无阻日行10公里,走破了4双鞋,几条裤子都变得宽松了,最终她的体重由68公斤减至60公斤,脂肪肝消失了,医生连称:“简直是个奇迹!”瘦下来的她马上就为儿子移植了部分肝脏,2009年11月3日上午,这对母子在武汉同济医院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历经近14个小时的漫长手术,“暴走妈妈”在医院成功地割肝就子。
看了这则新闻,可能很多人都热泪盈眶,为“暴走妈妈”的大爱所深深感动,她的事迹也证实了美国当代作家芭芭拉·金索夫的名言:“母亲的力量胜过自然界的法则”。“暴走妈妈”是天下母亲的符号,从她身上我们找到了世界上最芳香、最伟大、最美好、最温暖、最强大的同义词——母亲。她的最大意义在于勾起我们对母亲的回望,对母爱的真正理解。无疑母爱是伟大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为了孩子宁愿付出一切,就在于对孩子忘我无私的爱。这种爱纵观古今,跨越时空,古代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当今也有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母亲割肝就子,割肺就子,割肾就子……这样的新闻,时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前,我们感动、我们流泪,但是我们可曾真正用心去体味那至真至纯的无疆母爱?是否我们的心中,似乎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呢?古语言:“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面对儿子的病痛,相信每位母亲都会做出“暴走妈妈”的抉择。然而,如果恰好相反,病重的是母亲,我们作为儿女的会选择割肝吗?我们会坚持七个多月暴走吗?也许你的回答是:“可以,我能。”那么我们能够相信自己吗?
记得2004年“感动中国”评选出一位捐肾就母的当代孝子田世国。颁奖词是这样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是的,田世国感动了中国,但是他所做的是一个作为儿子应尽的孝道,而多少母亲也同样付出了很多,甚至生命的代价,却没有感动中国,此两种爱之间的不对称可见一斑。但是,我们无法否认田世国是一位孝子,因为他在享受“三春晖”的温暖的时候,也用“寸草心”去回馈了母亲。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慈母爱子,非为报也”的真谛吧!
“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父母健在的光阴,尽一份孝心吧!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育成人,操劳一生,我们应该让他们尽早地享受天伦之乐,而不能让父母在无尽的盼望中默默地等待。而当我们有一天真正感受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和厚重之时,已经追悔莫及。也许我们时间并不充足,也许我们生活并不富裕,但是哪怕是一封短短的家书;哪怕是学校或单位的一次嘉奖;哪怕是一束花一句问候;哪怕是睡前的一个电话,这些对年迈的父母来说已经足够、足够!贾平凹先生说过,母亲的伟大不仅生下血肉的儿子,还在于她并不指望儿子的回报,不管儿子离她多远又回来多近,她永远使儿子有亲情,有力量,有根有本,人生的车途上,母亲是加油站。
有人说,母爱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波逆转,它就像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是的,母爱无声,大爱无痕。而爱与被爱的互动,才构成了真挚而完整的爱的真谛,有爱就要有感恩,懂得感恩才能拥有充满爱的未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