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丽新疆好地方

(2011-07-24 14:46:44)
标签:

吐鲁番

坎儿井

火焰山

高昌回鹘

历史

分类: 游记

    新疆古称西域。新疆有故土重归的意思。1875年(光绪元年)左宗堂督办新疆军务,率兵讨伐阿古柏、收复乌鲁木齐、和阗(今和田)等地,阻遏了俄英对新疆的侵略。1884年(光绪10年)置新疆省。1955年10月1日,中国政府成立,至今已经60周年。我们夫妇乘旅游专列到新疆这个遥远的地方旅游,深感美丽新疆好地方。

高昌故城

    高昌故城在吐鲁番市东约40公里处。我们驱车去高昌故城时,正当九月秋高气爽,蓝湛湛的天空上悠闲地飘着几朵白云,天气十分晴朗,心情也格外舒畅。

    高昌故城是第一批被批准的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之一,也是我国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之一。这里曾经是高昌回鹘王国的都城,于公元前一世纪,为西汉王朝屯田部队所建,始称“高昌壁”。后历经高昌郡治、高昌国都、唐西州州治和高昌县治、高昌回鹘国都几个阶段,建城至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

    我们是乘驴车踏着十多厘米厚的土路进入古城的。现存古城遗址是高昌回鹘时期在唐代高昌城基础上改建增筑的,分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外城的墙基厚12米,高达11.5米,周长约5公里。南面有三个城门,其余三面有两个城门,呈南北长方形,主要为宫城及寺院建筑。经过千余年的风吹日晒,古城遗址大多都已经塌倒,许多地方有弧线及内凹现象,遗存5座城门缺口。所遗留文物种类繁多,其中以回鹘时期摩尼壁画、经典、文书及塑像等最为著名。现存遗址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建筑艺术和佛教文化,是具有观赏、考察历史文化传统教育价值的古代人类生活和生产遗址。

    在古城遗址里,地上没有一丝绿色,到处是光秃秃的黄色残垣断壁。游人们都说,再过几十年可能就会看不到这些遗址了。驴车拉着来自各地的中外游客,穿过古城街道,扬起阵阵黄尘,弥漫在古城的上空,古朴而悠扬,这里真是诺大世界难得寻觅的古韵犹存的遗迹。

火焰山

    从吐鲁番驱车往南行驶40公里,便到了火焰山。途中汽车经过一片片戈壁荒滩。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人烟,没有树木,除了电线杆和白色的地界标志就是一片荒地。有的地段表面上是碎石,好象是筛选过的。有黑的、有黄的,也有白的,不时的交织在一起。有的地段是盐碱地,连一点草都不长。

    火焰山古书上称为赤石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思是红山。传说火焰山是唐僧去西天取经经过的地方,在《西游记》中有孙悟空借牛魔王芭蕉扇过火焰山的故事。我们带着神奇的心里来到火焰山,看到整个火焰山脉颜色赤红如火,象似一场正在燃烧的大火。山是呈东西走向,东起鄯善县兰干流沙河,西止吐鲁番桃儿沟,长100公里,最宽处达10公里,海拔最高处有800多米。

    火焰山大概是风造成的,山的石本质是红色的,表面风化,成为细细的红沙。每逢盛夏,烈日当空,地气蒸腾,焰云燎饶,形如飞腾的火龙,地表温度最高达到70多度。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但是,在火焰山下的312国道旁边,我们发现沿着国道有的地方长出了一丛丛翠绿的骆驼刺。在这么炎热干旱的地方能长出绿色的植物?我们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然而,仔细一看,一条涓涓流水在火焰山脚下欢快的流趟。这种“水火相融”的奇景,说明在戈壁荒滩,只要经过人类的努力,是能够出现美丽的绿洲。

坎儿井

    以前在书本中知道坎儿井是我国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它与万里长城、大运河齐名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而真正了解坎儿井,还是这次来到吐鲁番。

    吐鲁番地区干旱缺水,夏季地表温度高达80度以上,年降水量仅有16毫米,而水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每年夏季有大量的雪水和雨水由北部山区渗入戈壁地下,成为地下水。当地人们根据山地到盆地的自然坡度,开挖坎儿井,即每隔几十米挖一个竖井,再把底部打通,形成地下暗渠,然后把水引到地面渠道和小型蓄水池中,供灌溉使用,解决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

    坎儿井是根据当地独特的气候水文特征而创造的地下水道工程,它利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据统计,吐鲁番共有坎儿井1600多条。它由竖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和涝坝四个部分组成。竖井最深的在90米以上,一般长3——8公里,最长的达10公里以上。吐鲁番地区坎儿井共长达5000多公里,每年排水量达3亿立方米,占整个地区排水量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基本保证了人们生产、生活用水。

    在吐鲁番坎儿井博物馆里,我们通过沙盘、图片和大量实物,看到了当地人民在挖掘坎儿井中付出的艰辛和汗水。许多长期从事挖掘工程的人落下残疾,有的人甚至活不到50岁就病逝……。看着水渠中流过的清泉,使人沉浸在那无限温馨的流韵中,让我们充满涌泉般的情思诉说一个个感人的历史故事。坎儿井这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它把天山的雪水无动力的进行灌溉,它不受季节和风沙的影响而流量稳定,这种科学合理、富有创造性的水利工程,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勤奋的结晶。

葡萄沟

    在火焰山西侧有一条峡谷,长10多公里,宽2公里,沟谷中有一条从天山流下来的河,河的西岸,溪流环绕,葡萄架遍布,葡萄藤蔓层层叠叠,绿意葱葱,这就是葡萄沟。

    吐鲁番种植葡萄始见于《史记》、《汉书》、《大宛列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种历史。隋唐文献记载,葡萄盛产于吐鲁番。

    吐鲁番的葡萄品种为欧亚和东方品种群,主要有600多种,无核白为主栽品种,其余为马奶子、红葡萄、咯什哈尔、黑葡萄、索索葡萄等品种。葡萄富含营养,被誉为“水果皇后”,含有多种维生素,具有温脾益气,耐饥饿忍风寒,久食轻身,不老、延年,有益健康的作用。

我们来到一户维吾尔族果农的家里作客。整个院子在葱绿的葡萄架下,使我们仿佛来到葡萄园中。好客的主人用西瓜、葡萄招待我们,并让家里的两个年轻漂亮的女孩跳起欢快动人的维吾尔族舞蹈。经介绍,我们才知道,葡萄干是晾出来的,不是晒出来的。葡萄沟里到处是晾葡萄干的荫房。四方的土房子,四面都用土坯砌出透空的花墙。葡萄就一串一串地挂在里面,因为当地气候干燥,一般晾四十天左右就成了葡萄干。我们临走前,特意买了无核白和马奶子两种葡萄干。吐鲁番的葡萄在全国闻名,品种多,皮薄,无核,入口即化。

    金秋九月,硕果累累。看着维吾尔族果农一家人充满笑容的脸,看着摆满各种葡萄干的柜台,我们都有一种共同的感觉,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富了。

南山牧场

    南山是天山的边缘,在乌鲁木齐南郊。南山是牧场,距离乌鲁木齐市62公里。在乘车前往的途中,可以看到雪峰高耸,山峦起伏,林木葱郁,花草遍地,水泉淙淙,景色迷人。

    金秋九月下旬,南山牧场的两边山势起伏连绵、平缓。一望无边的牧场长着茸茸的细草,在蓝蓝的天空下,在一片片金黄色的草原上,可以看到一群群牛、羊和马儿在慢悠悠的吃草。几个牧民手里拿着一根细长的牧羊杖,唱着歌,歌声悠远,回荡在山谷之间。

    南山牧场安装上了上山的索道,站在山的最高处往四周望去,山上雪松林立,整个牧场是坡形的绿色草原。山下是供游人休息的一片帐包。我们在广阔的牧场再听不到汽车的躁音、城市的喧嚣,看到的是青山、绿树、雪山、蓝天、草地、牛羊。雪峰与草原辉映,森林与山色竟翠,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一个世外桃源。我和夫人在草地上情不自禁地跳起了“新疆亚克西”的舞蹈,仿佛忘记了身上的疲劳,身心感到更加轻松和欢快。美丽新疆好地方


美丽新疆好地方

美丽新疆好地方

美丽新疆好地方

美丽新疆好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