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贺兰山中西夏陵

(2011-06-29 08:01:23)
标签:

李元昊

西夏王朝

党项族

贺兰山

西夏文

分类: 游记

“贺兰山下古冢稠,高下有如浮水沤,道逢古老向我告,云是昔时王与侯。当年拓地广千里,舞榭歌楼竟华侈……”崖壁险峭挺拔、峰峦苍翠的贺兰山延亘250公里,卧于银川平原上。西夏陵就在这山颠岗阜之下。空旷的陵区显得苍凉和寂寞,还有那说不出的神秘。

西夏陵,又称西夏王陵,是我国现存最密集的帝王陵区,被世人誉为“东方的金字塔”。它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约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陵区东西约5公里,南北约10公里,占地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王陵沿贺兰山东麓分布,由南向北依时代先后构筑。西夏王朝共有12代皇帝,这里有9座帝王的陵园和140余座王公大臣的陪葬墓。这些陪葬墓都是西夏皇亲贵戚的陵墓,分布于各皇陵的周围。陪葬墓在规模、型制上都与帝陵有显著的差别,从而反映出西夏墓葬制度有严格的等级差别。

西夏王朝,是党项族拓拔氏李元昊于1038年建立的王朝。党项族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羌族的一支,主要以畜牧为生。党项人以姓划分部落,通常称为“党项八部”,其中以拓拔氏最强。自唐中叶以后,随着唐王朝的势力衰落,拓拔氏凭借党项、羌族势力的日益强大,逐渐发展成为陕北地区拥有地方武装的部落。唐广明元年(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入京城长安,唐僖宗仓惶出走凤翔。次年唐僖宗征集各路兵马“剿贼”。拓拔恩恭率党项兵马,起兵“勤王”。因勤王有功,被唐僖宗任命为左武卫将军,权知夏、绥、银节度使;后又任命为夏州节度使,封为夏国公,赐姓李。以后,党项拓拔氏几经迁徒,攻占灵州(今宁夏灵武县),入主银川平原,建立李氏政权。1038年,李元昊“筑坛受册,即皇帝位”,建国号大夏。因地在夏州和黄河以西,历史上称为西夏。西夏统治着今宁夏、甘肃、陕北和内蒙古西南的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人口最多达500万人。当时,西夏与大宋及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以及后来代辽而起的女真族建立的金,成三足鼎立之势。

    1203年,北方的蒙古族迅速强盛起来。1205年开始,蒙古军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在22年的时间里,共六次攻伐西夏。1227年,成吉思汗在对西夏作战时中毒箭而亡,他的儿子秘不发丧,攻占西夏京都中兴府,对西夏人大肆屠杀,剩下极少数的党项人逃到藏川一带,同藏族混居并融合。西夏王朝仿佛一夜之间便神秘的消失了。虽然西夏未能作为一个正式的朝代而载入史册,但是,西夏王朝近二百年的历史客观存在着,西夏陵屹立在贺兰山下,似乎等待人们去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1970年的初春,一位考古工作者经宁夏前往内蒙阿拉善左旗,当行至贺兰山脚下时,被一片高低不同的数百个大大小小的黄色土丘吸引了,经他深入村庄调查,终于发现了“昊王坟”。接着,1971年冬天,宁夏驻军某部在陵区挖战壕时共发现了1775块刻有西夏文字的残碑片。通过研究、分析、考证,1972年8月,考古界公开了一个让世界震惊的消息:这片陵墓群就是早已消失在中国历史中西夏王朝的陵园。而这时间,距西夏王朝的灭亡已经过去整整743年。

西夏陵园的建筑受到汉族建筑的影响,它不仅吸收了秦汉以来王陵、特别是唐、宋陵的长处,同时又受到佛教建筑的影响,它把汉族文化、佛教文化与党项族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西夏建筑工艺。

西夏陵规模宏伟,布置严整,每座陵园占地面积都达10多万平方米。每座帝陵都是一座完整的建筑群体,皆坐北朝南,从南至北由鹊台、神墙、碑亭、角楼、月城、内城、献殿、陵台等部分组成。巨大的陵台高近20米,形似七级佛塔。每座陵园的最南端,都有鹊台一对,用黄土夯筑,呈方形,底大顶小,外面包砖,台顶建有阙楼。鹊台之北为碑亭。碑亭的台基上辅有方形砖并立有石碑,碑文以西夏和汉两种文字镌刻。碑亭向北是月城,呈长方形,南墙正中辟门,东西两墙与内城相接,北墙与内墙之南墙合为一墙。月城内御道两侧各置两列文臣武将石像。内城位于陵园的北部,平面呈长方形,四面环内神墙。墙是黄土夯成,涂以朱色。四面神墙均正中辟门并建有门阙。内城为陵园的主体建筑,占地面积超过整个陵园的一半。内城之中,建有献殿、陵台等建筑。陵台前的墓道为东南走向,墓道填土隆起,高12米,形如鱼脊状。陵台与墓道位于内城西北方。这种方位,反映了西夏帝王同样受到北宋时期阴阳家的影响。

西夏灭亡后,陵墓遭到严重的破坏。1986年以来国家多次投资对西夏陵区进行了维修,并建立了西夏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精选了最具代表性的西夏文物700余件,专著、论文430余篇,主要有石雕、人像碑座、雕龙石柱、石马、套兽、西夏文、汉文残碑、西夏文佛经、佛画、西夏瓷器、官印等。真实形象揭示西夏王国兴衰历史。随着对西夏陵的考古发掘,“西夏学”这门新兴学科也随之兴起。被风雨磨砺了近千年的西夏陵就象整个西夏历史的一页残卷,那些荒墓残冢就象一页页破损的残书,至今以残缺的美向人们诉说着神奇的故事,见证着西夏王朝一百八十九年的历史,见证着西北边陲一个强悍民族的辉煌与衰败,见证着一个少数游牧民族高超的智慧和技艺。贺兰山中西夏陵


贺兰山中西夏陵

贺兰山中西夏陵
贺兰山中西夏陵

贺兰山中西夏陵

贺兰山中西夏陵

贺兰山中西夏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