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姜瑜朝韩《解放日报》中央日报博鳌亚洲论坛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作为国家态度表达介质 姜瑜应慎言“我”
杨光志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去年12月28日首次接受媒体进行的个人访问。在接受韩国《中央日报》采访时,她表示在涉及国家的主权这种问题上,自己比男人更加强硬。(1月4日《解放日报》)
一般理解,外交部发言人这一角色里,是应该没有“我”的,这只是国家态度的一个“表达介质”。当然,事实上,这一“表达介质”的种种个性表现,也会屡屡成为新闻的追逐焦点,比如朝韩争纠纷起时,两国播音员的神态举止,也均被新闻提及,诸如“声音高亢有力”、“面带微笑”之类,它表明一种国家态度。姜瑜也屡屡收获一些好评,包括什么年轻漂亮、热情友好、举止得体之类。作为新闻,尤其是外媒,我们无法不让其根据新闻“卖点”去报道,但作为受访者,姜瑜应该有所警惕,自己的任何表达,都不能超越其身份之外,若随意说出一些伪问题、伪答案,或将引起过度联想与不当猜测。
譬如,在事涉国家主权问题上,谁来担任外交部发言人,都将是强硬的,这里没有男人与女人的区别,也根本不能提“我”。小小的“我”,对主权问题无论多么强硬,其最大作为也不过是以头抢地而已,只有国家军队的强大无比,才能真正成为主权强硬的坚强保证,姜渝“我比男人更强硬”语,是典型的伪问题、伪答案。
姜瑜可以在履行外交部发言人这一职责时,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魅力,但必须在国家态度的既定框架下,绝不可满嘴跑舌头,将严肃的政治问题八卦化。姜瑜应该坚持自己之前的表态——“不喜欢个人性质的活动,也不接受个人采访”,用外交辞令来讲,这一表态才是“负责任的和理性的”,它甚至应该作为外交人员职责纪律确定下来。
外交人员岗位有特殊性,建国初期,连外交人员的恋爱婚姻都有纪律约束,文才如金庸,想当外交人员也不能够。所谓外交无小事,凡事须当严谨周密,而且,理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姜瑜如果喜欢说“我”,可以在卸去“发言人”之任后,成为建言者或承担别的官职时再说。举个例子,龙永图,当他作为中国入世的首席谈判专家,在履行入世谈判职责时,他不能乱将“我”的态度向外界披露,比如,其实他内心是异常强硬的,他如果来一句“依我的脾气,这世我不入都行,这头我绝不低。”那岂不将后面国家准备妥协的某些策略弄得一地鸡毛?或许就此便将入世搅了局、崩了盘?但龙永图后来身份变了,成为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说了很多雷人的观点,引来争论,无论多么前卫、前瞻、甚至得罪人,都很正常。
当然,姜瑜的受访,毕竟不是在发言席上说话,哪怕表达随意一点,也没必要上纲上线,可视为一则新闻花絮,议论一番,本文也非人身攻讦,仅是善意提醒而已。
杨光志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去年12月28日首次接受媒体进行的个人访问。在接受韩国《中央日报》采访时,她表示在涉及国家的主权这种问题上,自己比男人更加强硬。(1月4日《解放日报》)
一般理解,外交部发言人这一角色里,是应该没有“我”的,这只是国家态度的一个“表达介质”。当然,事实上,这一“表达介质”的种种个性表现,也会屡屡成为新闻的追逐焦点,比如朝韩争纠纷起时,两国播音员的神态举止,也均被新闻提及,诸如“声音高亢有力”、“面带微笑”之类,它表明一种国家态度。姜瑜也屡屡收获一些好评,包括什么年轻漂亮、热情友好、举止得体之类。作为新闻,尤其是外媒,我们无法不让其根据新闻“卖点”去报道,但作为受访者,姜瑜应该有所警惕,自己的任何表达,都不能超越其身份之外,若随意说出一些伪问题、伪答案,或将引起过度联想与不当猜测。
譬如,在事涉国家主权问题上,谁来担任外交部发言人,都将是强硬的,这里没有男人与女人的区别,也根本不能提“我”。小小的“我”,对主权问题无论多么强硬,其最大作为也不过是以头抢地而已,只有国家军队的强大无比,才能真正成为主权强硬的坚强保证,姜渝“我比男人更强硬”语,是典型的伪问题、伪答案。
姜瑜可以在履行外交部发言人这一职责时,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魅力,但必须在国家态度的既定框架下,绝不可满嘴跑舌头,将严肃的政治问题八卦化。姜瑜应该坚持自己之前的表态——“不喜欢个人性质的活动,也不接受个人采访”,用外交辞令来讲,这一表态才是“负责任的和理性的”,它甚至应该作为外交人员职责纪律确定下来。
外交人员岗位有特殊性,建国初期,连外交人员的恋爱婚姻都有纪律约束,文才如金庸,想当外交人员也不能够。所谓外交无小事,凡事须当严谨周密,而且,理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姜瑜如果喜欢说“我”,可以在卸去“发言人”之任后,成为建言者或承担别的官职时再说。举个例子,龙永图,当他作为中国入世的首席谈判专家,在履行入世谈判职责时,他不能乱将“我”的态度向外界披露,比如,其实他内心是异常强硬的,他如果来一句“依我的脾气,这世我不入都行,这头我绝不低。”那岂不将后面国家准备妥协的某些策略弄得一地鸡毛?或许就此便将入世搅了局、崩了盘?但龙永图后来身份变了,成为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说了很多雷人的观点,引来争论,无论多么前卫、前瞻、甚至得罪人,都很正常。
当然,姜瑜的受访,毕竟不是在发言席上说话,哪怕表达随意一点,也没必要上纲上线,可视为一则新闻花絮,议论一番,本文也非人身攻讦,仅是善意提醒而已。
前一篇:观看“熊抱” 观众们傻乐个啥?
后一篇:一个吉祥号码 见证几多法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