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志愿者救助的不仅是生命,更是人权

(2010-02-08 21:05:25)
标签:

人权

安乐死

社会保障机制

志愿者组织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志愿者救助的不仅是生命,更是人权

 


    杨光志

 

志愿者救助的不仅是生命,更是人权


    天津一名出生仅24天的先天无肛女婴被生父遗弃,并被志愿者强行救助一事,事态仍在发展。经过谈判,孩子父亲同意让女儿在和睦家医院接受一周治疗。经过北京和睦家医院的初步治疗,婴儿的生命体征好转。有消息称,女婴的检查结果为“无肛”,没有其他严重畸形,手术有可能治愈。志愿者希望孩子能早日手术,他们给这名女婴取了个“小希望”的名字。(2月7日《新京报》)

 


    这是一场救助进展直播,而差一点,它就成了死亡直播,一个生命将要逝去,从来没有过的无能为力感罩住我们,成为我们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出乎意料的是,从网络投票看,绝大多数网友同情这个放弃治疗的父亲。对于未来承受痛苦的恐惧,超过了对一种纯粹的生命权的尊重。从法律角度来争论这个问题,它甚至还包括了是否应该允许安乐死的问题——一系列曾经发生过的“弃治”新闻林林总总聚集而来,这其中,有可恶的人性,有无奈的悲情,有事后诸葛亮的建议……

 


    总的来讲,正如堕胎,在某些国家的宗教里,甚至在某些国家的某个历史阶段的法律规定里,也是不许可的,它将生命权的不容漠视,推崇到非常极端的高度,而在经济越不发达、社会保障机制越不完善良的国家,不仅堕胎是保障优生手段,同时也是计划生育手段,“打出来,堕出来,流出来,就是不能生下来”,就是这样一种语境。在中国的法律与道德里,这种中止生命,是被允许的。

 


    生了下来便不同了,科学定义的生命,是在卵子受精便开始,而常识理解的生命,就从呱呱坠地开始,“小希望”的“被临终”,令人不能承受的关键就在于此。对此,我们可以呼吁之前要强化孕期检查,我们可以呼吁社会保障机制快点完善,但那都是属于“吸取教训”的呼吁,而对于“这一个”进行时中的生命,应该怎么办,似乎还看不到答案。

 


    对此,笔者认为,生命权至高无上,让一个可以活下来的生命活着,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人之所以为人,这是人作为一个族群理当建立的人道主义和伦理原则,在此基础上,才能谈生命质量的好孬。而保障生命权,不公是家长的事,不仅是志愿者的事,孩子生死不是父母可以决定的,因为,每一个孩子的生命,都应受着国家法律的庇护,这是最基本的人权,所以这件最主要的,是国家不能失语,志愿者组织的爱心行动,是国家政府的必要补弃和有力援助,但他们代替不了国家层面的法规完善与更为有力的出手相助。

 


    因此,第一,以遗弃罪对于“小希望”的父亲追责,是适当的,也是维护法律尊严的必须,此种选择绝对不可以被鼓励与被复制;其二,在各种保障机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调动可以调动的各种社会资源包括志愿者组织,对于“小希望”进行最大可能的救治,是本事件不容置疑的首选行动,任何放弃生命的企图,都是不合法也不道德的。其三,尽管法律还不允许,但从道义角度讲,放弃生命的唯一方式,也只能是安乐死,而不是任其饿死,这才符合安乐死“让生命有尊严”的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