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官版小康统计已载不动民生期待

(2010-01-19 18:36:19)
标签:

财经

gdp

小康

民生

收入房价比

中国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官版小康统计已载不动民生期待

 


    杨光志

官版小康统计已载不动民生期待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已达74.6%,东部地区的实现程度达到了83.5%。(1月18日《中国青年报》)

 


    其实这个数据不是首次披露,在去年12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中,便已宣称,中国人均GDP将达4千美元,74.6%进入小康社会。这一次,中青报用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标题——《不断实现的数字小康》,这个标题似乎包含了某种寓意,其文内展示的全部是不断增胖的“数据”,那么,这“数字小康”真能代表着民生真实感觉的“小康”吗?

 


    小康标准怎么算,其实还大有争论,1991年,国家确定了16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消息称,国家统计局不久前提出了一个试算标准,目前还在等待总结完善申报批准后才正式执行。一般而言,官版统计倾向于数据总量来显示成绩,而民众所期待的则是更具象细化的,确实能体现人民富足安乐的真实生活图景。在官版的统计数据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中,诸如房地产贡献的GDP、教育产业贡献的GDP、医疗产业贡献的GDP,那都是正数据,可对于具体的家庭具体的个人来讲,那都是负数据,这与民争利的GDP,不是藏富于民的GDP,这是小康统计“官版”与“民版”最大的区别。

 


    在16日新闻里,上海社科院徐安琪研究员为上海白领算出了培养一个小孩要花上49万,广州消费水平与上海相近,要45万,其中八成是教育经费,再加上不吃不喝要几十上百年才可购上房,得出结论是,房奴加孩奴等于一生为奴。白领尚如此,那些“民生木桶”最扎眼的短板——下岗失业职工群体,其生活境况就更加可想而知,应该说,这才是真实的民生感觉。

 


    比如房价,重庆官版给出的希望数据是“6.5年可购房”,而这个数据,也是基于国际通行但却很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收入房价比”而算出的理论数据,是“不吃不喝”前提下的数据,同样的公式计算下来,北京是“27年可以购房”。要是扣除吃喝,扣除医疗、教育、交通等诸多生活必须开支(国外用“收入房价比”计算时,这一块几乎都是国家承包了的,免费享受的国民福利啊),这实际购得上房的时限,将滞后N多年,甚至是“一辈子”。应该说,这才是真实的民生感觉。

 


    就绝对数据而言,从世行所订立的用于描绘小康社会的日收入2美元的贫困线,或针对非洲等极端贫困国家订立的日收入1.25美元的贫困线,与我们所订的人均生产总值1000美元的小康线,两相比较,可看出我们的小康线,其实与他们的贫困线相差无几,这已够令人心酸,更何况,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住房面积等指标来看,我们离小康生活图景确实还很远,所以,74.6%或者东部的83.5%这种数据,确实给人以“被小康”的感觉。

 


    我们知道,国家统计局需要一些胖乎乎的数据提振信心,在国际交往比较时也倍有面子,但涉及到民生幸福感的数据统计,比如这个寄托着亿万国民美好图景的“小康”概念,其数据就不能离谱到“没心没肺”,就不能只顾炫耀而忘记了民生感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