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百字投诉 是拿老百姓不当人
杨光志

到政府网站去咨询、投诉或者建议,如今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投诉不能超过100字,这样的限制还是头一回听说。对于江苏镇江丹徒区的官方网站上这样的限定,网友惊叹说,这是在逼市民用文言文投诉。(1月5日《新快报》)
传说中国历史上,曾有则最短的寡妇想再嫁的诉状,状纸写:“寡妇二八,翁壮叔大,瓜田李下,当不当嫁”,县官大悦,立刻挥笔批示:“嫁!嫁!嫁!”这是一则佳话,说明文字简明扼要的好处。但,事关众多百姓切身利益的投诉,显然不是中学生训练缩写的写作课程,理当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比如一个历史积案,一百字,写得下来吗?何况,老百姓又有多少文化,敢投诉已然不易,再以文字设限,便类似古代县衙门那左“回避”右“肃静”,类似衙役手中的杀威棒,将你这所谓政府网站投诉渠道,罩上了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威权煞气与神秘面纱,从某种心态说,就是纯粹拿老百姓不当人。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规定百字投诉
摆明了就是拿老百姓当作行政体系上的一个模具,你所有的问题、所有的怨气、所有的道理,都得在百字之内写完,甚至你表述不完,那是你概括能力不行,得回炉学学“逸马杀犬于道”之类的笔法,这显示的就是权力霸道的官老爷的牛气。
而百字投诉,对于政府网站操作,只有一种好处,那就是节省时间,以利模式化操作,继而以利工作成绩统计。正如很多工作总结都可以见到的那种形式主义溢美之词,什么张贴了多少标语,发放了多少资料,受教育群众达多少人次……在这里,便可总结为,妥善处理了多少起投诉,而且基本上是机器操作,人力成本极低。如此一来,群众爱投诉,我好办,设置几个“已转相关部门”、“正在处理中”之类的自动回复语便可应对;若群众因此知难而退,不投诉了,我也好办,既可对上表功,我已创建了群众投诉渠道,又可再表功称,投诉渠道建立后群众却是“零投诉”,说明我政通人和,社会安宁……如此太极神拳打出去,收获的都是政绩,顺便还可自戴一顶“节约型政府”的桂冠,一石数鸟啊!
只是,这样一来,公权力便只能自娱自乐,而无法密切联系群众了,民意冷了,人心散了,“有困难找政府”变成“找政府有困难”了。笔者甚至极端的想:或者,该地是接到了某出版社的一个预约,要出版一本“群众投诉精品文集”吧?又或者,该官网的操作者有亲人精通文言文,并在做捉刀代笔的“生意”,他这是在为自家开拓客户资源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