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重庆讲那房价的故事
杨光志

“2009内陆开发高地论坛”在重庆市举行期间,副市长黄奇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政府关键要控制地产投资总额,以免大量热钱涌入地产业,导致房地产泡沫。并说,重庆调控房价的目标是:一个正常就业的普通家庭,6.5年的家庭收入可买得起一套中低档商品房。(《重庆晚报》)
就新闻说新闻,网络上有人第一时间发出了《黄奇帆“普通家庭6.5年可购1套房”,少一个“时间表”》的质疑,其实,若对“宜居重庆”事宜稍加关注,便知此质疑是无的放矢。重庆尤其在今年4月,已将“宜居重庆”的规划目标与实现途径密集地作了宣传报道。此次重庆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借“2009内陆开发高地论坛”在重庆举办之际,将“宜居重庆”的构想向国内各大媒体老总作一概括论述,没有足够时间与篇幅将全部构想述及,因而,不能对此作太多字眼挑剔。宜居重庆的规划时间表是,到2012年,使重庆成为西部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到2017年,成为全国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具体对房价目标而言,《重庆晚报》4月22日的报道是这样说的:到2012年,全市房价与收入比将控制在“7”以内,即实现城镇家庭户均7年左右收入就可购买一套住房。住房产品将增多,满足不同收入人群居住需求。
黄副市长曾在多个场合论及重庆房价,无论是北京两会面对小崔,还是这次面对各路媒体老总,从具体论及的数据来看,黄副市长的数据有一些规律让人乐观:其一,在全国格局下,重庆的房价并不算高,且政府调控力度一直表现都很好;其二,从购房者奋斗年限来看,之前有“不吃不喝十来年”,然后有“七八年”、现在更准确到6.5年,“买得起房”的目标已越来越近地走向我们;其三,从重庆市规划局一把手的倒台,重庆地产窝案挖出蛀虫一串串,说明了重庆惩治地产腐败的决心与力度,严打腐败下房市秩序的规范与房价的回归理性,足可期待;其四,从争取资金注入上,重庆大动作不断,据估算,到2012年,宜居重庆建设需资金总量8761亿元,重庆将上争取国家支持238亿元,外争取包括风投等社会投资5928亿元,市及区县自筹:市级筹资654亿元,区县级筹资1941亿元。为此,国家住建部表态将积极支持和推动“宜居重庆”的建设,具体要在十个方面帮助重庆,而重庆最近以吸引惠普富士康基地落户重庆,打造2千亿产业群,以及即将开张的OTC市场和畜产品远期交易所等等大动作,被《21世纪经济报道》总编辑刘洲伟戏称为,重庆在搞吸星大法,要把天下的钱都搞到重庆来——这说明重庆在吸引社会投资,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方面,已有了切实迈进。
而且,在调控手段与目标细分上,重庆以严控房地产投资不能超过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25%以防房地产泡沫、严控规划、严控地价(少于房价1/3)、严控房产品种,保证廉租等政策性房屋,应该占到社会供房系统的1/5到1/3这四条调控措施,说明了重庆的调控房价,不仅是有决心,更是有行动,见效果,而且不仅惠及主城区,还惠及各区县,重庆提出,十年以后干出30个宜居的、设施配套齐全的小城市;力争到2012年建成康居点2000个、巴渝新居12万户,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12万户,2012年前,要建成250个社区商业中心……种种具体细分的目标,不仅有时间表,而且在住房品质、房屋配套、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四方面,都有相当细致的描述。
宜居重庆,正可知可感地走向我们。我们期待重庆经验与做法,能获得全国性复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