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家人骗吃低保,捅破国家最后的有限救济网
杨光志
http://blog.cqnews.net/attachments/2009/04/43878_200904011543501Z9OK.jpg
枣强县肖张镇后河村的村民们怎么也不明白,集村支书、村主任、村会计职务于一身的杜西森,其妻子、岳母(与其生活在一起)、儿子、大伯都成了低保户,而且村里有多名村民被冒名办理了低保,款项不知落入了谁的口袋。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已在2008年上半年去世的一位村民,竟也在领取低保。3月31日《燕赵都市报》
低保,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护网”,属于公民基本的生存权利保障;这种保障,是现代国家的当然责任和应尽义务。但这一政策自出台以来,因为基层执行层面的乱操作,可谓乱象丛生,穷人该享未享,富人借权争食,低保养懒人等问题十分突出,使这一本来发放额度就很有限,覆盖面也无法惠及所有应保障人群的有限救济制度,被捅出漏洞,在一些地方,成了基层干部权力寻租的渠道及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受惠捷径。
这种漏洞之所以出现,原因应该是基层审批权限缺少制约所致,谁吃低保谁不吃低保,基本上就是由村委会或街道办说了算,比如枣强县肖张镇后河村之所以出现村主任一家人吃低保,且死人也在领取低保,出现这种情况,无疑就是这方面的原因,而应享受低保待遇的人群,因其基本上全属于最底层最弱势的群体,说不定基本上没有听到过相关政策宣传,无法争取属于自身的权利,这也反过来成就了村主任等能一手遮天,将低保政策作为自己谋私利的机会,或利益私吞或借机寻租。而上级相关部门,则基本不核查,不复审。
如何补漏?对策是开门办证,逐级听政,打造阳光低保,这在一些地方比如重庆,已大力施行,值得借鉴。首先是打造一支能体现政策本意的低保发放机制与队伍,也就是合格的村委会街道办等基层组织,这支队伍应当熟悉政策,体恤民众,“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冻饥声”,其每一个成员,都应有促进国民平等享受国家经济发展红利、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清晰眼光。其次,对低保户建立起长效动态、与CPI挂钩的浮动机制,严厉打压“人情证明”、“关系低保”及“骗保闹保”,出现贪腐现象,坚决处罚不手软。第三,以开拓就业渠道促使低保户渐次退保,实行必要的低保金梯级发放标准制度、低保户公益劳动制度等,只有如此动态管理,才会将资格审核可能的出错随时纠正。而更长远的目标,是在国家大幅经济增长,增强了为底层群体生存托底能力的基础上,我们期待政府能站在更高的层面,设计规划更具有前瞻性的财政福利分配渠道,让国民收入再分配向更广义的“低收入人群”倾斜,向全民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义务教育“三免费”的目标大踏步迈进,构建一个平等、和谐、共赢的文明社会。如此,方可使国家低保政策能真正维系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水准,为低收入人群架设起遮风挡雨的生存防护网。
新闻链接:http://yzdsb.hebnews.cn/20090331/ca897227.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