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城市绿地率 政府要用铁腕
杨光志

昨日,据重庆市媒体报道,重庆市主城在大规模建设开发新型住宅区的同时,危旧房也将得到全面改造。重庆市建委等部门日前宣布,主城还有786万平方米危旧房,将在3年内拆迁、5年完成改造。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上述危旧房改造后,原址“绿地率”指标将达到50%以上。

重庆这次在对昔日破败衰落的旧城地区加以改造时,尤其强调了留白增绿,以空气清新、优美宜人、富有特色的绿色生态环境来美化城市,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吸引投资商与观光客。应该说,此举极富战略眼光。
绿地率不同于绿化率,只能靠拆迁建绿这个环节来保障,不能寄望对已建成建筑物墙体进行垂直绿化、屋顶绿化来达标。要保证拆迁地的一半变绿地,取决于50%的绿地率是不是一个刚性指标。由于公共绿地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故而很容易遭到商业用地的排挤。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开发商往往愿意以牺牲绿地来提高建筑容积率;而一些城市管理者也往往难以抵挡土地财政的诱惑,习惯以同一块土地交易后产生的经济利益高低,来取舍公共资源的投放,宁可牺牲环境,挤占公共绿地来放大商业地产价值。此前,在重庆各族各届青年“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五四座谈会上,就有来自园林部门的青年报怨说:由于资金不足,重庆市已经规划的城市园林绿地常常被迫缓建;更有甚者,一旦拆迁出现问题,政府就考虑占用绿地,以地块置换方式避免可能产生的搬迁费用。

国内很多城市都走过一段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偏执地追求密集型工商业和楼宇布局,将绿地作为可有可无的城市装饰品无情侵占。当大家一觉醒来,发现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已成为环境污染的囚徒时,才虎口夺食般在一堆密不透风的钢筋水泥楼群中见缝插针地点缀一些绿色以图补救。重庆戴上了“雾都”帽而后艰难地将其摘掉,也是这样一个剧痛代价后的被迫抉择过程。此前有媒体报道说,龙头寺公园开工仪式举行了多年却迟迟没开工,被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光国质疑其“规而不划”,这也证明市民的绿地期盼多么不易兑现。由此可见,有关部门所制定绿地率指标的“刚性”,还让人不敢乐观。
要确保绿地率,笔者建议,首先,城市规划作为一个整体,应该以“绿地先决”为模式;在确保绿地率滞后,渐次规划市政公共设施、功能服务区(医院、学校、菜市场、社区便利超市等)居住区和城区外围绿化带,然后在留足间距的前提下配置纯商业区;其次,在此后发生的用地矛盾中,任何时候,绿地率都享有“一票否决”权;
最后,开发商拿到土地之后的商业楼盘开发,也必须服从总体规划,必须在施工前办妥环评批建手续,保证留白增绿面积达到规模指标,事先缴纳绿化保证金方准开工;同时还要慎重审批原址林木的砍伐与迁栽,砍伐要有大于原绿地面积的补栽,迁栽要保证迁栽林木的成活——总之,政府要不惜牺牲利益代价来捍卫城市绿地率,严防将绿地率随意降低。有关部门应严格限制城市规划与建设容积率,以法治、行政、市场的多重手段,为市民殷殷期盼的园林城市圆梦背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