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渡于民意的胜利也让人揪心
杨光志

昨日,笔者就“问题官员悄然复出”写了《问题官员复出
民意哗然又如何?》的时评,今天就看到临汾废止任命段春霞的消息——这次段春霞复出事件,从任命到叫停、从民意哗然到官方及时回应仅隔一天,似乎民意又胜了。
新闻链接:http://news.sohu.com/20080414/n256294725.shtml
临汾市及时叫停对问题官员的复出任命,从表面上看,体现出一种以快速纠错应对舆论危机的意识,但从公众反馈来看,似乎对此并不满意。网民在继续追问:因何会有这样的带病复出?
是什么背景下、由哪级领导授意,才作出此一“复出”决定的?其中有无猫腻?对复出任命的废止,是否有丢卒保车之意?会不会是为了捂盖子而及时刹车以避风头,等待时机东山再起……?对于官方“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之中”的解释,公众期盼着更进一步的释疑:公众相信,这是临汾政府不能推卸的责任。
在此一事件中所体现的政府及时纠错,取决于网络声音与媒体监督的及时介入,使其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并形成了一个全国范围的舆论热点,因此才有人“幡然醒悟”,马上以自我纠错的形式叫停了对问题官员的复出任命,以此应对外界质疑,并对民意作适当安抚。但那些在舆论视线以外的事件,即便性质更加恶劣,也享受不到这种待遇。甚而至于,就是那些被媒体曝光进入公众视线之内的事件,假设人家想不搭理你,你也往往没有办法。“周老虎”事件至今难见真相即是一个现成例子,包括与许霆案极为类似的“云南许霆”何鹏被法院重判案件,更早期的还有“稷山文案”,等等。上述事件都没有“循例”、“比照”而获得相应的胜利,说明了这种迫于民意压力调整官方姿态的“自律”,其实很脆弱,反过来也证明了我们对公权力的制衡机制十分不成熟。

在资讯快餐化的时代,热点终将褪去热度,这正是某些不想搭理公众的地方官员所期待的。任何“今日热帖”的点击与狂顶,都会在时间浪潮的冲刷下渐次消逝。此次临汾带病干部悄然复出事件的后续追问,恐怕也会到此打住了。如果笔者的判断应验,那么这场有限的民意胜利,就不会让那些本该对此承担领导责任的官员获得反思,更不会让他们由此产生对公众监督的起码敬畏。
本来,处于本次事件旋涡中心的临汾方面,如果以此为契机,对黑砖窑事件再作反省,进一步彻查其中有无尚未揭露的黑幕,将一次也许偶然的失误引导为一场党纪政纪全面整风,完全可以将坏事变好事,体现出正面迎接挑战的政治智慧;在堵塞组织程序漏洞、完善监督程序,对干部任用的个人权力进行有效制衡等方面,建立起更加刚性透明的机制。可惜,临汾方面在这一事件中似乎缺少自省能力,因而也就放弃了一次危机公关的大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