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式婚礼 值得喝彩吗?
杨光志

剪下对方的头发结在一起,结发;吃同一个碗里的饭、菜、肉,表示在以后的生活中同甘共苦……昨天,我市一对新人在黄泥塝某酒店举行了汉代周制婚礼。两位新人分别行了汉代周制婚礼仪式中的“牵巾”、“接代”、“三拜九叩”、“入席沃盥”、“同牢合卺”、“解缨结发”、“执手”等七个礼仪。
(《重庆晨报》3月24日)
新闻链接http://cq.qq.com/a/20080324/000006.htm
一个有创意的婚礼会在新人的记忆里留下珍贵的回忆,这种富含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汉式婚礼(有网友认为新闻中“汉代”应称作“汉式”更妥,我偏向这种说法)更是如此,光凭那结发、执手……所蕴含的古老含蓄宁静朴素的抒情与另类浪漫与温馨的含义,就足够我们心生羡慕,继而不由自主地要予以衷心祝福了。
在自己经济财力状况可以承受的前提下,挖空心思将自己的婚礼“秀”出一把个性与精彩,设计更多更新潮的表情达意方式,这很值得赞赏。诸如之前我市也有“海底世界”潜泳婚礼、两江水面快艇婚礼……这些都是将爱的浪漫演绎得非常醉人的婚礼形式,值得大力倡导成为时尚。在见惯了千篇一律婚宴中杯盘狼藉的混乱,以及偶尔传出的炫富婚礼、车展婚礼、恶搞婚礼、楷油伴娘婚礼等的恶劣俗气喧嚣后,我们深感这种婚庆形式的耳目一新。
笔者认为,举行什么样的婚礼,是一个可轻可重的问题,因为无论任何创意的婚礼,都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它不能回答夫妻感情深浅的问题,也无力承载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之重任。婚礼只是夫妻生活的开始,如何将此后平淡日子过出滋味来,将每一天的琐碎味道都努力变成此后记忆中一帧帧深蕴抒情意味的剪影,将拮据也罢、小资也罢的两人世界点缀得熨贴密实、挑绣得花团锦簇,将男子之坚韧刚强、女人的柔情蜜意,变作诚实劳动、敬老爱幼来温暖一家人,这才是自如掌控生活的高手。为婚礼而欣慰,不为婚礼而累,不啃老,不盲目追赶时髦,不打肿脸充胖子,不将婚礼作为家庭敛财之渠道,也不将婚礼作为弥补前期被亲友诸多请柬“打劫”的礼金返还之机会……年轻人最应采取与仿效的是态度而不是形式。而最底线的“只要感情在,哪怕吃酸菜”这句大实话,是最值得推崇的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