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头着力 让人大代表看得懂财政报告
杨光志

22日上午,各代表团的主要任务是——审议《重庆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和《重庆市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但两个报告其专业的表述、复杂的图标、纷繁的数据,让多数非财经专业出身的代表如坠云雾。(《时代信报》1月23日)
管好钱袋子,是人大重要职责与神圣使命,一个地区的财政预算都要通过人大审议确定来为决策把关,在按下这个“确定键”之前,人大作为最高权力机构,该慎重再三:一,代表们真的看懂了这个报告吗?二、代表们如果不懂这个报告而盲目通过,后果会怎样,有没有追究问责制度加以约束?三、决策失误,总是拿纳税人的钱“交学费”,这种糊涂僧办糊涂案的怪圈还要持续多久?
早些年,笔者有个朋友是起草县级财政报告的文秘人员之一,他曾玩笑地对笔者说:我就是在这些数据上多加几个零或少写几个零,那些人大代表也看不出来,末了还是一样的举手通过。这话所隐藏着多重危机,不言而喻。

比如,全国普遍存在的行政费用过高、财政资源被滥用的问题,往往就在这种糊涂审议中蒙混过关,从而滋生腐败。国家审计长李金华为什么能刮起一阵阵审计风暴,每年总能审计出许多违规资金使用,作为问题出来之后的把关人,李金华在事后发出“规范财政转移支付”之类的呐喊,悲壮却无力。如果我们能将把关阀门前置到人大审议阶段,岂不是让腐败没有了产生的可能。这如同父亲拿钱给儿女买文具,却被儿女拿去上了网,事后打屁股(舍不得打屁股就更不用说了)于事有补,但代价太大。如果在拿钱时就告诫儿女只能买文具并监督其买文具过程,让其根本就没机会去网吧,这样多好!
解决人大代表看不懂财政报告,每年轻率审议、糊涂通过财政报告的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刻不容缓,其解决途径可有以下三个方向:
一个方向是,财政报告要让代表懂,不要著述得诘牙艰涩,深奥莫测,让代表雾里看花、看得头大,应照顾到代表的“普遍性”,尽量少一些专业术语,多一些日常话语表述,少一些笼统粗糙,多一些具体细化。
第二个方向是,代表要尽快学会看懂,在当下临时江湖救急,就要请专家及时进行财经知识通俗讲座,进行短期培训,以看得懂财政报告为基准及格线;在此后的代表选举中,适当加强对人大代表相关财经知识的资格准入限制,在注重人大代表的人品、民望、声誉等基础上,适当将人大代表履行职责所必须的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作为一种重要考量内容,以不负人民重托,确保监督到位把关严格。
第三个方向是,将事关国家与地方钱袋子的所有收支明细账,向全体民众公开,让全体民众参与到监督大军中来。预算信息公开化,是世界各国惯例,也是法治政府依法治财的必须,注重民意,明白花钱。正如那首流行歌所唱的——“生活就得前思后想,想好了你再做!”将上述三方面作为刚性规定明确下来,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