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奉命”变“依例” 方可大庇天下寒士

(2008-01-15 19:04:45)
标签:

“奉命”

“依例”

露宿

收容

农民工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奉命”变“依例” 方可大庇天下寒士

 

杨光志

“奉命”变“依例” <wbr>方可大庇天下寒士

    13日,贵阳市袁周市长对“数十名‘背篼’在贵阳瑞金北路露宿”的媒体报道作出批示,责成云岩区区长丁旭东带队,连夜将露宿街头的“背篼”安排住进免费宿舍,并为他们添置了棉被、枕头和床垫等物品。(《贵州都市报》1月15日)


    因为市长批示“不要让一个农民工兄弟在这寒冷的街头露宿”,因而数十名农民工获得免费入住。在寒冷的冬季,这则新闻十分暖人。在表达对市长亲力亲为施惠底层的欣慰与感激之情的同时,我们不禁想问,“不让民工露宿”,可否成为一个新的民政救助条例的原则性前提,写进相关规章制度里,从而使“还有农民工兄弟露宿街头”的同类事件有了问责的依据呢?

“奉命”变“依例” <wbr>方可大庇天下寒士
    之前,我们常常见到的对于城市露宿者的管理方式,惯常使用的就是“集中整治”,这类治理的动机,多半是为了在节庆或大型会议前,基于对城市脸面的考虑,而针对“牛皮癣”啊、占道经营啊、乞讨流浪人群啊之类有碍观瞻的现象,来一次全面“洗脸”,对露宿者的“清洗”手段就是驱逐转移——大街上突然开来一辆收容车,城管队员以威利相加的语言将人连拉带拽弄上车,然后找一个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将人丢下完事,甚至有将乞丐收罗集中驱逐扔出城外冻饿致死的极端例子,而支持这种冷酷行为的依据就是那个《收容遣送条例》,因该条例在操作中渐变成一些城市驱赶、搜刮农民工的“法律依据”,因而在孙志刚事件曝出后,经媒体质疑、舆论谴责,这个"恶法"终于寿终正寝。

“奉命”变“依例” <wbr>方可大庇天下寒士
    《条例》废弃了,但相关事宜得有人来做啊,那么,针对“市长批示露宿民工获免费入住”这一事件,我们能否不仅仅将其看作官员关心民生疾苦的个案,而是将其以地方立法形式予以固化,由此衍生出一个管理流动人口的官方表达范例呢,一种惠民姿态,只有形成持之以恒的制度关怀,只民工露宿街头的现象才不用媒体一直盯紧,有关方面也不必动辄使用“市长批示”这一令牌,相关部门才可以依例行事而不是奉命作为,政府关怀才不会在“人走政息”的怪圈中,不断绕弯子。


    那么,公众接下来要问的是,政府有那么多财力与公共资源来买这个单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前提,是地方经济具备“广厦千万间”的雄厚实力。但在当前这样的房价下,供走投无路的农民工廉价乃至短时间免费入住的“广厦”在哪里呢?就算有,在具体操作中,又如何区别对待一些有露宿癖好的职业乞丐或行为艺术者不愿被安排入住的问题呢?还有,会不会因此催生出一些有财力入住却赖上政府要求免费解决住宿的“老赖”来呢?


    只有回答了这一系列问题之后,市长批示救助城市露宿者的这一番美意,才可真正变成“官方善行”,才会使这一让人“受宠若惊”的关爱行为具备可复制可推广的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