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虎真相“软着陆”意味着什么?
杨光志
>
虎照二次鉴定结果至今仍未揭晓。陕西省林业厅一高官昨日称:“二次鉴定”结果之所以迟迟不能揭晓,主要缘于鉴定机构压力较大。(《成都晚报》1月1日)
>
真相在即,却传导出迫于民意而不得不延迟揭晓,对官方的这种软着陆策略,我们或许应该理解——毕竟,真相一旦揭晓,政府要应对的事情太多。在打虎与护虎的持久PK中,社会各界有太多的极端语言与行动,有的甚至赌上了脑袋,相关者似乎都没有考虑到假设真相对自己不利的应对策略。民意在一定程度的非理性走向,的确是官方不得不顾忌的问题。而更大的顾忌可能在于,鉴定机构有没有足够的勇气面对败下阵来的一方进一步的追问——你足够权威吗?当然,真相只能有一个,那么我们就只能收获一方欣喜一方惨败的结局吗?类似“最牛钉子户”、“厦门PX项目”那种双赢或者多赢的局面不能出现吗?
十年前,在美国发生的那一起轰动全美黑人橄榄球明星辛普生涉嫌杀妻案,经过一场世纪审判,因警方办案程序的瑕疵,70%的美国人认为有罪的辛普生竟然被判无罪!然而,当时有90%美国人认为,此案受到公正的审判了。这是美国的法律特征:根据“疑罪从无”的法理精神,他们宁可放过一千,不能错判一个。这样的例子告诉我们,真相没有必要让位于民意。在追问华南虎真相的过程中,民意更多的是在质疑政府公信力,如果你鉴定的过程足够透明、足够科学、足够权威——那么真相就是真相,公众也一定会接受一个从程序到结果都有说服力的结论。
>
该来的迟早会来,因而,不害怕民意,应该相信民众的理性,民众的责难或者挑剔都是公民社会必须应对的考验,不堵塞民议的通道,更加着力地去建设一种官民互动的决策程序——看重这样的意义,比单纯以看客心理看待某些官员是不是下台、某些脑袋是不是真的赌输了,更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