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长何以只能倡议禁烟?
杨光志

昨日,“中国控烟履约高层研讨会”在京召开,参加会议的卫生部部长陈竺与多位专家一起签署了“政府以身作则,共创无烟环境”的倡议书,呼吁国家机关各部委带头禁烟。(《京华时报》12月16日)

对此次倡议,可以有三重质疑,其一,是不是应付表态?中国控烟履约的“履约”字样,是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这一国际性的公约在中国生效已两年,我们不能不对其效力有所反馈,那么,如果仅仅只是迫于国际主流压力而表一个姿态,而不是我们要与国际接轨的责任自觉,这样的倡议能有多少意义?其二,是不是有应奥运之景的意图?是否为呼应“无烟奥运”而作“一阵风”、“运动式”概念口号炒作?其三,卫生部作为国家专门为人民健康负责的最高机构,却只能对禁烟作倡议层面的呼吁,是不是声音小了点?

我国目前有3.5亿“烟民”,每年死于烟草相关疾病的人数约为100万。约占世界烟民的三分之一,而每年死于与吸烟有关疾病的烟民也达120万人,约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更何况,我国还有约5.4亿不吸烟的人群正在遭受二手烟的危害,其中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有1.8亿。每年死于被动吸烟的人数超过10万。烟草是当今可以合法生产销售但唯一会造成死亡的消费产品,烟草的毒害近年来在国家烟草专卖的垄断经营之下,以高达20倍的速度在快速增长!作为卫生部,已经有了权威数据,已经有了禁烟共识,却仍只能停留在倡议层面,这一是无奈之举,皆因舍不得放弃烟草利润与税收财政收入这一巨大的来钱渠道。不用罗列数据,这一点众人皆知,有些地方如云南,其烟草是作为全省财政支柱来依赖的,一些县份,是垮一个烟厂就有发不出工资的可能。另一方面,还有烟民对烟草的依赖,因而禁烟还难以形成全民共识,长期烟雾缭绕下的情状“久而不觉其害”,让厌恶烟草者的抗议屡被打压,所谓“中国70.7%的人赞同在公共场所禁烟”的民意调查结论,就是证明。

但世界在变,欧盟等今年就已实行全面禁烟令,《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三年后要达到100%室内无烟——我们能否做到,是考问一个责任政府的最严厉的考题,卫生部曾经在对国际公约的履行上有光荣传统,比如当年为实现“2000年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这一目标对国际社会的践诺,就做得很好。温总理说:“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该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还有什么比人民的健康更重大的利益,最理想的最适合人民卫生健康的措施应该是“全民禁烟”——这一点,我们还似乎只能说遥遥无期。但事情得一步步来,在我国,公务员阶层是社会主流,龙头老大,政府机关是全民榜样,所以,以部长级的音量,拿政府机关来“将军”,倡议其以身作则,无疑是近年来最重量级的一次禁烟善举,比起先前那种中关村清新空气产业联盟发起的“创优质空气,迎奥运来宾”的民间呼吁与倡导,无疑也最具有可操作性。
我们期待人大立法机构能将卫生部的声音放大,迅速出台禁烟法规细则条款,以法律的力量推动禁烟,这是对世界践诺,更是对人民的健康负责。否则,仅以倡议来隔靴搔痒,无疑最多只起到科普宣传作用,对禁烟的推动,收效甚微。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7/1216/06/3VQITEE30001124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