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经济入魔 不能仅是无为而治
杨光志

重庆市妇联主席兰运华作客新华网时表示,不赞同和提倡“美女经济”。
她说:“美女经济”是近年来媒体和一些机构研究的热门话题,但作为妇联,不参与也不倡导。(《重庆晚报》12月1日)

漂亮的脸蛋能生大米,不管你喜不喜欢,“美女经济”正无所不在地笼罩着我们每一个人,有人称其是一种观者赏心悦目、商家盆满钵满、美女一夜成名身价倍增的多赢经济模式,已成为与房地产业并驾齐驱的最红火也最赚钱的“朝阳产业”。

在这一经济模式中,重庆继三亚之后成为国内美女经济的重要推手,因为重庆从不稀缺美女资源,天生丽质难自弃的重庆美女历来惹人打望,“少不入川”的老话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重庆(及四川)妹子巨大的“魅力杀伤指数”,因而美女成为重庆名片之首且在多个经济舞台活翻水翻异常醒目,这是商家无法拒绝的噱头,也确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但从美女经济形形色色的表现形式看来,这一“经济创新模式”使锐意进取的主流价值与自尊自爱的时代精神受到了戕害。

作为全体妇女的娘家,全国妇联近年来都在呼吁抵制“美女经济”,比如在2005年即向全国政协提出过提案,建议有关部门联手遏制“美女经济”现象。而现在重庆妇联主席的不参与也不倡导,似“无为而治”的表述,真实地表明了妇联对于“美女经济”泛滥没法作为的尴尬处境,妇联这种群团组织对美女经济现象只能停留在呼吁与倡议的层面,似乎难有什么盾牌阻挡住美女们性感身躯的所向披靡。

全社会应该明确的是,美女经济将美丽标出价码,用越脱越少的“薄露透”美女身体助推经济的赚钱方式很媚俗,因为其所刺激的不是美感,而是某些公众有些“疲软”的肾上腺激素,利用甚或挑逗了人们的“性心理”,让人产生一定程度的色情联想,隐身背后的是一双双挑剔的男权眼光对女性施加的美学与伦理的双重软暴力,其不仅为物欲横流推波助澜,而且所带来的软绵绵的幸福感也将磨蚀掉一个民族的血性与锐气。对女性本身而言,“学得好不如长得好”的客观效果也易使女性陷入追求外貌美忽略内在美的歧途。

一旦女性处于被物化、商品化、工具化的境地,所谓美丽也就沾染了铜臭,对美的热爱、歆羡就变成了欲望的阴晦的狎亵,对她们一地口水地猎奇式观赏,剥离了女性人格与灵魂的尊严,同时也会构筑起新的腐败温床,间接地改变着社会的审美取向,其负面影响将远超商业利益。负有监管职责的各级主管部门不能对“美女经济”的“走火入魔”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应运用起法律法规的武器避免其造成更大的社会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