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价五百万元的红豆树可以安生乎?
杨光志

近日,在全市名木古树调查中,市园林局发现一棵生长在九龙坡区华岩镇西站村九社的树龄约有150年的红豆树,价值在五百万元以上。(《重庆晚报》11月18日)

人类的壮大,城市的扩建,逼退了兽群,也消耗了大量树木,包括那些身价不菲的树种,这不,一棵红豆树被发现了,并且以500万元的估价锁定了它的“珍稀”。
那么,500万元身价标出后,这些珍稀植物如果依然是自生自灭的状态,就难免有任由一三岁小孩怀抱金娃娃过闹市的糊涂了,其无法隐身之后的凶险如何防范?有网友不无忧虑地留言道:不把价钱算出来,此树可能还安全一些。一旦价钱出来,此树的麻烦也就跟着来了。而事实上,这株红豆树的价值,除了做名贵家具、或者观赏、药用等有形价值外,还是一笔文化遗产,一个巨大的优良种质资源库。这样的价值,无可估量。

于是保护的问题无可避免,但最先所能想到的保护,就是挂个牌,找点经费,安排专人保护……诸如此类,我相信挂牌是可以做到的,因为其成本低廉;找点经费是不容易的,因为环保换不来现实利益而长期不受重视,从来不是政府资金的优先投入方向;专人保护也可以安排下去,正好可以解决一个就业指标嘛,可这个专人怎么进行保护呢,一棵或数棵如此珍稀的植物树种,难道要让人昼夜为之站岗不成?

因为无切肤之痛的原因,对于植物物种的死亡,常常被漠视,不是吗?一周前的那则令人痛心不已的新闻犹在眼前:因多达两万株的三峡珍稀植物死亡,重庆金园珍稀植物培植有限公司将重庆市林业局告上法庭。就在这个植物园里,本地媒体曾以欢呼的语气报道说“桫椤王落户三峡珍稀植物园”,而今天,这株荣膺“桫椤王”称号的“植物活化石”,已经默默死去。

法规缺失,体制不顺,是珍稀植物灭绝悲剧频仍的根源,而与法规体制建设同样重要的,是承担有珍稀植物保护重任的官员们思想的重视,观念的到位。事实上,在生命世界的整体中,任何单一的物种都是这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当今,地球上每天要有百余种生物归于灭绝,照此速度下去,人类这个物种的“类前途”、“类命运”如何,则不难卜知。只有公众都能感觉到了这样一种忧患,使生态危机的观念家喻户晓并沦肌浃髓,形成共识,才可能使一个部门或者名不符实的所谓“专人”保护,变成无数人共同参与的呵护行动,真正叫停对自然资源的大凿、乱钻、超伐、狂采、滥垦,修补并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留住更多的物种朋友与人类共同厮守在这颗美丽的星球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