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弗吉尼亚工学院16日上午发生一场美国有史以来最血腥的校园枪击案。截至当日中午,枪击已经造成33人死亡,其中包括枪手本人。据美国媒体报道,行凶男子初步认定是一名持学生签证来美国就读的亚裔留学生,现年24岁。
因为本案凶手被怀疑是中国人,所以我们无法以一种隔岸观火的冷漠来看待这件凶杀案。假定凶手最终被认定是美国人,那么美国人的心情会如何呢?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凶手就是凶手,凶手杀人的动机与其国籍与民族并无任何关联。
同样,我们也不必为自己同胞中有一两个异种存在,而在国家尊严、民族品性上内疚。在人性面前,刑事罪犯是美国人民的敌人,同样也是中国人民的敌人。应该说,是枪支的泛滥让美国又为它的自由付出了代价,安全与自由的如何界定,让美国又一次处在两难境地,由于个人权利至上的立法立国根本,美国在哪怕是世贸大楼被飞机撞击,哪怕是奥克拉荷马大爆炸,都没能让美国对于私权自由(包括公民可以拥有武器)有所限制。
或者有人会说,凶案与枪支泛滥无关,什么器物都有可能杀人,根源在内心,这只讲到一方面。毕竟,一支枪与一柄水果刀,造成的伤害会有程度上的差别,与虎相伴跟与羊相伴所获得的安全保障绝不等同。美国的校园一再成为凶杀案高危区,美国政府理应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允许私人携带武器导致枪支泛滥,恐怖血腥暴力的影视节目让学生盲目模仿,自由过了火,引导与防范不力,各式各样的声音、多元化的世界使是非观不甚明晰的青少年无所适从,行为也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精神变得越发失控,包括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霸道行径,在处理国际“冲突”时,美国越来越多地以“武器”代替“言词”,这一切,对青少年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该有多大?
同样的反思也应该在中国教育界,就如马加爵案发生后也有占一定比例的网民声音并不谴责犯罪而作不负责任的“是个汉子”、“有种”之类的吠叫,全然不知鲜活生命的可贵。敬畏生命,崇尚人权应该是世界各国不容置疑的立法标的,对于走火入魔者的容忍就是对真善美的亵渎,一种最基本的常识应该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哪怕是基于政治目的,杀戮的暴戾也不应该指向民众,更何况目前所反映出来的只是一个刑事案件。
案发后伤者会得到心理医生的安抚,而改良青少年成长环境是未雨绸缪的现实需要。大洋那边发生的案件,也可以用以反思我们越来越急功近利的教育商业化运作模式,重知识传授而不重健康人格培养的教育方式,为求成功可以不择手段的病态教育,暴力网络游戏的泛滥,使崇拜暴力而不敬畏生命的不良青少年增多……如何更加注重对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将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课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