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珠钢杯赛制的亮点与不足
(2013-12-25 17:37:55)
标签:
珠钢杯体育 |
分类: 围棋 |
文:丁香晴空 http://blog.sina.com.cn/sunnyclove
欢迎关注丁香晴空的微博:http://weibo.com/sunnyclove/
珠钢杯第一届世界围棋团体锦标赛今天结束,在最后的三对三决赛中,中国队似乎完全不适应赛制,上场的三人根本无从谈起配合,完败于韩国队。这里晴空抛砖引玉,谈谈珠钢杯赛制的亮点与不足。
1、珠钢杯有各大洲国家的围棋团体参加,大大的增加了围棋在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度,这是其赛制最大的亮点。围棋只有跳出东南亚这个小圈子,播种到世界各处才能有更大的发展,这是母庸置疑的事情。因此比起当今多项世界个人赛来说,世界团体赛的出炉在围棋推广和普及上的作用更大。
2、中日韩三国有种子队和外卡队两只队伍参加,让我们在世界赛场上看到了久违的武宫正树、小林光一、赵治勋、曹薰铉、刘昌赫等人。如果算上偶尔能露露峥嵘的李昌镐、古力、常昊以及孔杰,珠钢杯对爱好者的吸引力或许比其他世界大赛还要更大一些,这也是珠钢杯的亮点之一。
3、决赛的赛制采用三对三的开放讨论制度以及每方四个半小时的超长用时。主办方采用这个赛制肯定是希望借鉴以前中国围棋队的加压赛制,希望能够留下一盘名局。然而客观的说,对于三名棋力、资历都相近,而棋风却差别甚远的三名棋手来说,这样的对局既累又难以发挥。从中国队的表现上就可以说明如果不适应这种集体讨论的赛制,不能明确分工的话,那么三个人的对局比一个人对局其实更难以把握。因此这个赛制是亮点还是不足,就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过晴空还是觉得这个赛制可以继续保留,只是下次组队的时候应该找三名棋风类似,或者特点突出的三名棋手为好。
总之,珠钢杯是一次非常有趣的比赛,希望大家对这种赛制有更多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