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暴雨让我们反思什么?
(2012-07-23 15:10:30)
标签:
暴雨北京立交桥暴雨警报汽车救援 |
分类: 杂谈 |
周六的时候注意到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提示从傍晚开始有暴雨来袭,于是下午拉着外出的家人赶快向家里赶,结果还是赶上了暴雨的前奏部分,尽管只有几分钟就浇透了。大风伴着大雨,雨伞根本没用。回家在窗口看着外面的狂风暴雨,看着路上倒的一颗颗小树,估计这灾不会小了。
暴雨溜溜地下了大半夜。一大早看新闻听说有10人在暴雨中遇难,七点开始二三四环都有趴窝的车,于是庆幸自己有先见之明,早早开车回来停在不会被雨淹到、树砸到的地方。老家人从电视上看到北京被淹,半夜给父母打电话询问情况,二老也是早上起来就问车况如何,听到没事的消息才放心。后来听到说十渡那边出现灾害,死了不少人,想想当时去玩的情景,心理沉甸甸的。
今天再看新闻,遇难的人数上升到了37人,大半是溺死,还有几个是在车里溺亡。再看北京的立交桥排水是按照60毫米降水的标准设计的(北京城区此次平均雨量超过200毫米),暴雨开始的时候,我们没有看到市政人员带着排水设备在容易积水的立交桥下预备排水,而只看到车辆趴窝后有交通协管来贴条罚款“违章停车”。
不要说什么暴雨中闪光的精神,我们要的是各部门在暴雨预警后的实际行动。在一个为领导出行开路重要性远远大于环路积水给群众造成不便的时代,在一个有关部门认为暴雨警报短信无法覆盖全部就索性不做短信预警的时代,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些什么呢?
第一、暴雨预警即使不能通过短信覆盖全部人群,是否可以从短信开始,通过人传人的方法传播呢?
第二、市政部门既然已知下沉式立交桥的排水量远低于预警的暴雨雨量,为什么不提前做好抽水的准备?非要等淹了以后才做所谓的亡羊补牢?难道是和协警一起准备分泡在水里小车的“违章停车”罚款?
第三、小汽车内溺亡事件的出现,是否是通讯手段不畅通?听说遇难者最后一个电话是向家人求救,难道我们真的没有一家专业的汽车救援机构能帮助这位溺亡在汽车里的人?听说把头枕摘下后的尖锐铁棍就可以砸破车玻璃,如果这样,简单可以救人命的事情就没有人做指导么?
希望有人能够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我们才不会迷失在一个在任何时候都只会歌功颂德的时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