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围甲萧山事件彰显政策缺陷

(2008-03-01 17:31:49)
标签:

围甲

河北

棋手

萧山棋院

聂卫平

事件

分类: 围棋
 刚看到一篇令人吃惊的文章《围甲“闹乌龙”萧山河北均报名 12个名额报出13个队》。文中提到因为聂卫平带领的原萧山棋院队主体队员集体改投河北,因此造成本来12个名额的围甲因为萧山和河北同时报名而出现大乌龙——13个队伍报名。
 
看到这个消息,晴空首先就想起了一只只围乙雇佣军来。从早期的香港队,到萧山棋院队,他们的共同点都是用一批外来的棋手来打围乙,而取得围甲的名额后,再重新组织一支队伍参加围甲。记得当时早期的几只这样的队伍中,届时参加围甲的队伍和当时围乙冲甲的队伍几乎没有相同的棋手,仅仅只有一个队名是相同的。当时联想到早期的歌星走穴行为,晴空觉得或许把这样的棋手称为走穴棋手很合适。而这种借名冲甲的行为,似乎非常类似于借壳上市。
 
造成这样的结果,其根本原因在于围甲和围乙的政策问题。众所周知,围甲的组织是很正规的,各参赛棋手均必须正式注册在所属的参赛队下,并且有比较完善的转会制度(是否公平在此不加讨论)。就是说,棋手在围甲参赛的资格是受到严格限制的。但是围乙却不同,围乙作为围甲的下级联赛,虽然和围甲有升降级的关系,却没有完善的棋手资格认证以及转会制度等一系列政策。其实质就是,围乙雇佣军帮助相关队伍取得了围甲的资格,但是棋手却不能直接获得围甲的参赛资格,或者从另外的角度讲,围乙的队伍和围甲是根本脱节的。这样的后果有很多,首先是不利于整个联赛的合理秩序,同时为一些棋手摆脱围甲的约束,利用围乙获利提供了合理的条件。
 
这次萧山棋院事件,是政策缺陷的一次集中爆发。如果聂卫平带领的聂家军不能获得合理的结果,即使回到萧山队,恐怕也是出工不出力。而萧山队如果不用聂家军,在高等级水平棋手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重新组织一支队伍也是很困难的。
 
此次事件如何发展,让我们关注其发展。希望棋院方面能有个合理的处理办法,同时也应该完善相关政策,堵上围乙的漏洞,让此次事件不再出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