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围甲外援李昌镐李世石体育 |
分类: 围棋 |
晴空上篇文章《围甲请来李世石,利乎?弊乎?》引来了一些网友的关注和评论。现在晴空想继续这个话题,对大李(李昌镐)和小李(李世石)参加围甲的区别做个进一步的分析。顺便谈一下围甲和外援的关系。
李昌镐是2002年登录围甲的,作为特邀棋手,他在围甲一年只用下4盘棋,这对于全程22轮的围甲来说,胜负的价值远远小于其新闻价值和商业价值。当年李昌镐的围甲战绩仅为2胜2负,可以说对他加盟的浙江新湖队的名次贡献很小。但李昌镐登录围甲使围甲的知名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真正成为了世界性的联赛。同时,李昌镐参加中国的比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国手们更了解李昌镐,消除当年的恐李症。应该说当年邀请李昌镐加盟围甲真正是一步妙棋。但由于韩国联赛的出现以及韩国棋院的一些限制,李昌镐仅在围甲出现了一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李世石是2004年作为贵州速咳停的外援加入围甲的。当年他的成绩仅是3胜3负(胜胡耀宇、赵哲伦、王雷,负谢赫、古力、刘星),此后的2005到2007年,李世石又连续参加了3届围甲。2005年和2006年,李世石的成绩并不算突出,在围甲的比赛数量也分别只有4盘和8盘,胜率刚刚过半(2005年2胜2负,2006年5胜3负),但对常昊和孔杰两位棋手保持了全胜。而2007年,李世石参加了12盘围甲比赛,9胜3负,横扫中国目前排名前5名的棋手无一败绩。可以说,围甲现在是小李很好的练兵场所。
从中国围甲引入外援开始,到刚结束的2007年围甲剩了李世石孤军奋战。外援对于围甲已经从开始的宣传作用,转变成为了引援队伍的支柱,从这个意义上讲,外援对于中国围甲是非常成功的。外援也从开始的在中国围甲淘金变成了在围甲练兵,这也从另外角度讲说明了中国围甲整体水平的提高。但对于李世石的个例来说,不可否认的是围甲已经成为了他了解中国顶尖棋手最好场所,和中国棋手从小李身上获得锻炼相比,恐怕小李取得的效果更大。李世石的提高,不代表中国围甲水平的提高,反而是对中国围棋有反作用。
有网友提出了少数世界冠军和多数棋手参加的围甲的关系。即使从围甲几百个人的事业来看,还是提高中国棋手的整体素质,多拿几个世界冠军更有影响力。世界冠军对于围甲,不是矛盾而是促进。只有中国棋手拿了更多的世界冠军,围甲的影响力才能更大。
可能有些网友对我的观点还是有一些误会,在下只是提出一些小李参加围甲的不利之处,并非要限制外援,而是希望大家能认真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如何让外援为我所用,作为提高我们自己水平的磨刀石。而不是把中国的围甲提供给别人作为练兵场所。如果说目光短浅,恐怕有些人更应该反思一下,临时凑成的队伍,即使某年靠一个人取得了成绩,那不是代表中国围棋水平的提高。中国围棋要想提高,还是要靠自己,而不能靠别人。
如果引援的结果不符合中国围棋整体提高这个大目标,那就是弊大于利。
如何更好的利用外援,而不是被外援利用,也应该成为围甲的一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