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知我知”——石头城中的世界之最
文/郭建强
摄/海忆水、徐耀桂
传说,300多年前,著名的第一世嘉那活佛于此地捡到一块天然自显的玛尼石,这位圣者顿时洞悉了自己的使命:应于此地利乐众生,昌盛佛法。于是,他便在这里不断雕刻玛尼石,平静地度过了一生。自此,在结古镇边缘沉雄浑美的高山大坡之侧,凝结着第一世嘉那活佛和其后无数佛教信徒的心血结晶,由一块块镌刻着玛尼经文的石头垒起的巨城终于诞生,几乎每一天都在一寸寸升高,一尺尺扩大。至1955年,嘉那玛尼城的玛尼石数量竟达25亿块之多。
藏族地区把经文或“唵玛尼叭咪哞”六字真言刻在石头上的这种独特的宗教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据说早在松赞干布之前的时代就已经出现了。藏族人认为山是神的化身,有超人的威力,构成山的石头是神灵的一部分。在有神灵特性的石头上刻上经文或“六字真言”,是一种很神圣的事情。因此,藏地信众无论穷富,都尽可能多地敬献经石,把它当作寻求佛祖保佑、追求精神敬仰和消灾灭疾的神圣功德之举,只要有可能,他们就终生孜孜不倦地在进行。而且没有任何人在石上刻字留名,这就是所谓的“佛知我知”。
嘉那玛尼城距西宁850多公里,海拔4500米。巨大的玛尼石堆和一座大转经堂、一座佛堂、10个大转经筒、300多个小转经筒、十几座佛塔,共同构成了这处朝圣之地。玛尼石城正中心,有一座用红色玛尼石垒成的百丈宝塔,耸入云霄。石城的佛堂内,供奉着第一世嘉那活佛塑像和那块天然自显的玛尼石。沿着整齐的玛尼墙拐入经石城堡的内部,千姿百态、繁若星辰的经石一下映入眼帘,数十亿块或新近彩绘,或色彩剥落、经受了时光雕琢的经石,纵横有序地呈现在明朗的天空下。
玛尼石墙的正中,镶嵌着六块藏文雕刻的佛教六字真言,每块长宽大约都是两尺,色彩各不相同。石墙从四周曲折逶迤,沉稳地向石城中心延展。石墙和石墙之间,形成宽为两米的巷道。嘉那玛尼石刻数量之多、雕刻时间之长、规模之大,世所罕见。
在石经城墙面朝公路的经堂前门上,挂着“吉尼斯世界纪录之最”的英文、中文和藏文的证书。
我们到来的这天,恰逢藏族信众绕山朝拜的一个好日子。按照当地藏族人的习惯,若想功德圆满,须得围绕玛尼石城转100圈,折算一下,等于60多公里。
而转一圈嘉那玛尼石堆,就具有诵读一亿遍六字真言的无量功德。

一旦刻上佛教内容,石头就不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置身玛尼石城,满目都是雕刻在石头上的经文和藏传佛教图像。这些石头,有些是当地藏族牧民就地取材,精心磨刻继而彩绘之后送来的;有些则是虔诚的信众不远千里,发愿背负而来;有的石头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洗,显得沧桑厚重,更多的石头则是新近雕制的,多彩醒目,以示佛法不息。精雕细刻的石头上,留下的有六字真言,也有长篇经文;有绿色或者白色的温柔度母,也有让人敬畏的护法金钢像。
玛尼石的石料,大部分是从附近山里开采后一块一块背来的汉白玉,也有绛红和青绿色的其他上好的有色石块。经石大多是本色的,简洁高雅。也有不少,尤其是大石板,涂染上了鲜艳、明耀、反差极大、饱和度很高的红蓝白绿黑等颜色。白色的经石,外周一般还要涂画上絳红色的框边,显得肃穆神圣。经石雕刻的技法,有阴刻、阳刻,有高浮雕、浅浮雕等多种。按照藏区传统说法,哪怕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一旦刻上经文或六字真言,就不再是普通的石头了.....详细内容请关注《西藏人文地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