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还哦
还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689
  • 关注人气:6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年11月刊:那曲镇里的说唱艺人速描

(2010-11-22 16:36:13)
标签:

次仁

那曲镇

华文

宋体

格萨尔

杂谈

http://51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11/22/16/27/u53771355_12d29a6b0dbg215.jpg
那曲镇里的说唱艺人速描
撰文/袁 湘  摄影/金海

 

藏北草原也是《格萨尔》史诗广为传唱的地方。千百年来,没有《格萨尔》说唱艺人,就没有格萨尔故事的流传。当人们开始将英雄史诗《格萨尔》当成人类非物质文化的瑰宝时,那些说唱艺人也被惊叹为奇人。这里,我们就来介绍几位当今活跃在藏北的说唱奇人

国家级传承人——次仁占堆

 

采访次仁占堆是822日在那曲驻拉萨办事处,他被派到上海世博会说唱格萨尔故事,但因之前摔伤未愈,加上上海天气太热不适应,刚去三天即回到拉萨住院。他说,一回到西藏就觉得自己很精神了。这天我所见到的次仁占堆双目炯炯有神,精神状态挺好,气色确实很不错。

次仁占堆是那曲班嘎县人,1968年出生,为神授艺人。在会说格萨尔故事之前,没有上过学;会讲故事之后,学了一些经文,现在稍微能写一点藏文。

次仁占堆的8岁时,他的母亲去世。他的父亲过去也是神授艺人。次仁占堆与格萨尔的缘分始于13岁时。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出去牧羊,没想到一去就没有回来,失踪了。父亲到处找他都没有找到,以为自己永远失去了儿子。3个月后,村民在一个山洞里发现了他,当时他像刚睡醒一样,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在洞里呆了3个月,以为只是睡了一会儿。回家后,他开始念念有词,讲一些不连贯的、别人听不懂的故事。大家见他整天自言自语,都以为他疯了,但他父亲知道他在讲格萨尔故事。一年后,次仁占堆的父亲撒手人寰。有一天次仁占堆出去放牧,途中遇到变天,又是下雨又是刮风的,还雷电交加。这样的天气,人在空旷的草原上非常危险,幸运的是次仁占堆这天平安无事。就在那天晚上,他开始做梦,梦到有人给他白绳子、黑绳子和花绳子让他选,他选择了花绳子,之后的每天晚上他都会做梦,在梦中获得格萨尔故事的信息,而且每次梦中所获得的内容都不一样。从此后,次仁占堆开始能有顺序、有条理地说唱格萨尔故事了。做一次梦后所获得的故事有长有短,故事内容长的可以讲上五六个小时。

个子瘦小的次仁占堆声音洪亮,说唱时表情丰富,内容精彩,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格萨尔说唱艺人。1987年,次仁占堆来到西藏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协助做格萨尔研究工作。1988年到那曲群众艺术馆做临时工。因为说唱艺术的高超,199111月,由国家民委、文化部、中国社科院、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次仁占堆格萨(斯)尔说唱家称号。1992年那曲地区群艺馆聘次仁占堆为合同工,直到现在。20076月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格萨(斯)尔的代表性传承人,每年可获得5000元补助。次仁占堆多次参加学术会议,到全国很多地方说唱过。目前已讲了200多个格萨尔故事。
http://51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11/22/16/2/u53771355_12d29ab608ag214.jpg
自治区级传承人——阿旺巴旦 

阿旺巴旦是西藏自治区级格萨尔说唱艺人,197071日出生在那曲。阿旺巴旦也是神授艺人,他没有上过学。大约五六岁时即已开始能说唱格萨尔故事了。他自己介绍说那些故事是一次性从梦中获得的。当时梦到有一个白胡子老人站在唐古拉山上对他说,要他说唱格萨尔故事。第二天感到身体不舒服,开始自言自语,大人说他在讲格萨尔故事,找喇嘛给他扎过切(即开脉),之后就能清楚、连贯地说唱了。13岁时,被那曲群艺馆选拔到赛马节上说唱,节后又回到牧区一边帮助家里放牧,一边给牧民们说唱格萨尔故事,有时也会协助群艺馆和一些格萨尔研究机构录制磁带或研究。2000年,阿旺巴旦正式来到群艺馆工作,他说唱的足迹走遍了那曲地区的第一个县。在雪顿节和藏历新年时,阿旺巴旦也会到拉萨参加活动。西藏之外,曾到过青海、甘肃、内蒙古、陕西、四川、北京等地说唱,今年还到上海世博会上说唱过。

阿旺巴旦说,与牧区相比,在群艺馆说唱音响设备好,听的人少一些,每天说唱的时间也短一些。而在牧区说唱时,常常是人山人海,说唱一天会很累。

同一家族的第五代说唱艺人——格桑多吉

 

在电影《孔繁森》里有这样一个情景:下雪天,孔繁森去考察古格王朝遗址,空旷的遗址上传来悠扬、嘹亮的歌声,他寻声看到一个人赤膊坐在那里歌唱,走过去将自己的大衣披到他身上,但被歌唱者退回,并说:格萨尔王就是我的衣服,就是我的食粮。那个说唱艺人就是格桑多吉扮演的。生活中,大家都叫他格多。

格多是那曲安多县扎仁镇江坳乡第六村人,1952年出生在格萨尔说唱艺人世家,到他已经是第5代传承人了。格多没有上过学,正如电影里的台词,他的生命与格萨尔相关,一生都会为牧民说唱格萨尔故事。

格多的父亲、爷爷等上4代人都是《格萨尔》说唱艺人,但格多从小就与母亲生活在一起,没有见过父亲,说唱本事不是家传的,是从梦中得到的,也是神授艺人。13岁时,有一天晚上,格多梦到许多骑在马上的骑士对他说话,并且说个不停,之后他就病了,不是很严重,主要是上半身不舒服,感到胸闷,全身无力,在放牛时老感到自己走不到牛群那里去,而且总是在自言自语,但他自己却不知道,村民们听不懂,不知道他在讲什么,认为他是在胡言乱语。家里请来阿巴(类似于巫师)给他看病,念经、念咒后,格多开始能说一些格萨尔故事。后来家里再请托魅、则纪和降央三位活佛分别给他扎过切(即开脉),他们都说他不是疯不是病,是好事,是获得了格萨尔大王的故事。

格多至今格多已经说唱了42部格萨尔故事,主要在牧区说唱。只要是有人请他,他都会去讲,完全免费。他说,说唱英雄格萨尔大王的故事是上天赋予自己家庭和自己的使命,他要好好地完成这一使命。格多也到拉萨和那曲说唱过,听的人很多。在说唱时,格多会根据故事中不同人物而变换不同的唱腔。他自己最喜欢也是说得最好的是《卓姆王妃》。
http://188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11/22/16/3/u53771355_12d29ac768cg215.jpg
中色的格萨尔梦 

中色没有在梦中获得过格萨尔大王的故事,但她一直在努力完成与格萨尔故事有关的梦想。

中色是那曲地区群众艺术馆馆长,个子不高,1963年出生,从小喜欢听故事,尤其是英雄格萨尔大王的故事,也曾幻想过能像那些说唱艺人一样讲出精彩的格萨尔故事。1975年,中色刚进初中一年级上了一个月课,就被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招生到北京学习舞蹈。4年的中专生活后,年仅16岁的中色回到美丽的羌塘草原,进入那曲艺术团做舞蹈演员和编导。本以为自己的职业不会与格萨尔有关了,可在1999年,那曲文化局安排她到群众艺术馆做副馆长,不久后又当上了馆长。

这时,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将《格萨(斯)尔》加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全国掀起《格萨尔》的抢救、整理和保护热潮。中色说,自己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为历史做点贡献,自己也是生逢其时,可以做一些与《格萨尔》有关的抢救、整理和保护工作。其实,工作中困难还是很多的。首先是艺人分散在各地。那曲地区的格萨尔艺人资源非常丰富,知道名字的就有几十个,主要都散布在不同的牧区。是将他们集中起来,还是去各个地方找他们做录音、整理等工作?抢救、整理和保护工作如何着手等等问题都一下子摆在了她面前。幸运的是她并不是单枪匹马地干,而是加入到做《格萨尔》抢救、整理和保护工作的群体里了。在不断的实践中,中色将群艺馆所从事的格萨尔工作定位为:是最基层的工作,在协助各级《格萨尔》保护、研究工作部门做好工作的同时,做出自己的特色.....节选,详细内容请关注《西藏人文地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