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03月刊:"慢"拉萨

(2009-03-19 14:51:38)
标签:

月刊

慢城

旗杆

人居城市

丹增

拉萨

西藏人文地理

杂谈

分类: 探险玩精
 

http://180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3/18/10/17/120c1f2ddecg215.jpg“慢”拉萨
特别策划/本刊编辑部
撰文/多吉
摄影/多吉 王郢

阳光是维他命,甜茶是兴奋剂,啤酒是点燃夜空的薪火。

  
大凡在冬日的午后驻足过八廓街某处屋顶的人,都会留下类似的画面记忆:
    风马旗杆相交织的蓝天下,一个脸上覆盖着课本的瘦长男孩,座靠在屋顶白色的墙垛下小睡,巷角处一辆慢慢钻出阴影的满载干果和蜜栈的板车,打断了三个小孩踢球的游戏,巷口斜对面的松曲热广场上,墙根处一排一排的老阿爸老阿妈,以及围座在广场中央掷骰子玩耍的人们已被阳光染成金色,并投下长长的倒影,白塔里的桑烟正徐徐绕过五彩的大旗杆,偶尔斜掠过并落在对面大昭寺屋檐上的鸽子,没带给那只蜷缩在窗台盆花中的黑猫一丝的惊扰,而就在这只黑猫的旁边,几个红衣僧人的午餐仿佛不会停歇,但又像刚刚开始……
    拉萨无疑就是这样一座可以让人感受到时间静止的城市。尤其是在圆形的可比着是“钟面”的八廓街上,当转经人越来越多地涌入并最终汇成黑压压的人流时,时间的指针因过度稠密和挤压而被延缓,这种“慢”的感觉,明显得甚至用眼睛便可看到,用心便可触及。
    过多的意象堆砌无疑会给拉萨留下“缓慢、古老而略有诗意”的城市印象。我们说北京、上海城市节奏很快,并不意味着生活于其中的人已经累得够呛很不幸福,丽江、拉萨两地的人们活得很悠闲自在,也不意味着这两个城市就裹足不前很不现代。只是,相比于城市节奏越来越快的城市人而言,拉萨或拉萨人还能以安然的心态加以平衡。
    有关这种平衡的多种解释中,拉萨的慢需要用大气压、含氧量、紫外线强度、血球数量、心肺承受值等医学术语和数字来加以佐证,人们通常会以此来解释拉萨的“慢”行为。将拉萨人日常生活中等方面都可以看出的“慢”,除极少数初进拉萨且难以适应的人以外,多数人在海拔3600米左右的拉萨的“慢”行为,是一种人体对高原缺氧环境的自然的生理调节与反映,但更多的是对高原反映的恐惧心理使然。
    拉萨之慢的另一种较普遍的说法则倾向于内心。执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在这座深受佛教思想影响的城市里,没有什么是比直接通往精神上的愉悦更为重要的事情。 由此带来的时间观、价值观、幸福观等一系列的不同,影响并形成了这座城市内在的节奏。这在习惯了快节奏城市生活的人看来,确实也就无处不见其慢了。
http://182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3/19/11/13/120c777d3cdg213.jpg

多元化生活方式的体验场
    E·B·怀特对纽约曾有过这样的描述:
   “许多人定居这里,可能只是为了逃避而不是面对现实。”他接着又说:“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稀罕的馈赠,我想它对纽约人的创造力产生了积极影响——所谓创造,一定程度上,不过是懂得如何放弃大大小小的诱惑”。将怀特所说的纽约和拉萨进行置换显然是取巧的行为,但它无疑也是行得通的。这两者间也有着本质的区别,纽约的伟大之外在于有许多外乡人把这里当作终极的目的地,而对于以旅游为基业的拉萨来说,更多的人只是将这里当作旅程中的一站,视各自停留时间的长短与感受的深浅,或自在融入,或浅尝即离。
    值得注意的是他放弃诱惑的解释。多数土生土长的拉萨人只是习惯性地保持在这种天生的慢步调中。对于拉萨这座城市所体现出来的慢,一种解释是:综合“自然人居环境、文化、宗教”等的吸引力和认可度,加上“日常生活交往等方面的压力值、幸福度和存在感”等多种因素,拉萨具备给人(包括外来者)闲适和放松的特质。虽然这座城市还不足让更多的人有勇气长期定居,但它至少可以让相当多的人选择这里,去尝试一种别样的生活方式。
    拉萨的“慢”是相对的。正如我们,一面还心不守舍甚至哀怨地望着窗外初春的阳光与干酥草地的那份悠闲。另一方面,那些潜藏在慢调之中与每一个城市相同的节奏与步伐,正越来越急促。从来不会因城市的不同而消长不一。
    拉萨并不缺乏这样的例子。“旅游业看好的时候,我们称自己是藏漂,很惬意很自在,而一旦旅游不景气,我们就只能叫藏獒(熬)了。”已经打出转租广告的仙足岛客栈经营者杨先生,一边接应付着寻租来电,一边自嘲地说:“没办法,熬不住就只有先撤了。”然而在同为旅馆经营者的丹增眼里,如果仅仅是把拉萨当作一个候鸟场所去浮光掠影式的观光驻留,而忽略了这个古老城市基于日常生活的丰富层面,这样的拉萨的生活感受显然是短暂的。专攻社会人类学的丹增并非拉萨本地人,但他喜欢八廓街日常的生活气氛,选择八廓街的老胡同老房子开旅馆和餐厅,用自己老家最地道的家庭式陈设和饮食,款待与自己有着同样爱好和兴趣的朋友,或是四方的朝圣者。“我和每个入住这里的人聊天”,丹增说:“蜗居在这里很舒服,我还打算在东墙开一个大窗,这样就可以晒着太阳看书了。”
    的确,没有什么比在蓝天和群山中的小城里享受充足的日照,更能说明这座城市“慢”的好处。古老的藏医医学大典《四部医典》中就曾明确记载:多晒太阳,尽量住在阳光充足的房屋。对比当下流行于欧洲的“慢城运动”多达54条的标准,仅城市总人口不超过5万一项,便足以将拉萨排除在慢城之外。
http://51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3/18/10/19/120c1f3fa42g215.jpg

开放与包容的活力
    和近几十年以来中国飞速高涨的城市发展热情相比,拉萨走得并不算慢,
    她并不是一个急于表白自己的城市,这似乎正与其性格相符。内地众多城市所走过的路,同样也是拉萨所经历的。在“住房改变中国”的口号和房地产产业的兴盛带动下,多元化生活方式的选择权第一次被中国人所掌握,财富由积累型向享受型的转变也异常猛烈,对健康和品质生活的追求空前高涨。面临如此机遇时,拉萨则拥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
    拉萨基本实现了为市民提供低密度住房,不少家庭都拥有自己独立的小院和花圃,以及可以频繁走动的邻里。拉萨甚至不需要专门的市政供暖和空调,就能安然而舒适地渡过冬夏。对于一个市区常住人口不足30万的城市来说,这里不单有拉萨河、龙王潭、罗布林卡、拉鲁湿地公园、娘热沟和周边仍处原生态的山谷林地,同时还有大量基于社区的公共绿地。拉萨有全世界最美丽的蓝天和最洁净的空气及饮用水,还有世界最高的城市湿地,这就足够了。拉萨市区及周边,还有多不胜数的寺庙、传统手工艺作坊、度假休闲村和风景如画的乡村,他们不拒绝任何一个人在孤独时造访的进入。这里平均每月2到3个的传统节日密度从不缺少喜庆的人群与场面。鳞次栉比的特色餐饮以及毫来逊色于内地的菜市场可满足南来北往的美食之需。当然,众多怀着美好愿望来拉萨的人们彼此间成为朋友的机率也绝不会低。所有的这一切只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时间。而拉萨似乎惟一不缺的正是时间。因为拉萨仍是一个靠步行就可以完成走亲访友或着办工和消费的城市,这对厌倦了大城市交通的人来说是一种奢谈。
    如果说几年前人们还把“慢”等同于落后或不思进取,那么现在,拉萨正重新审视自己这一传统、并为之增添新的说法。人们乐意在这些新说法里强调拉萨的开放与包容,生态环境与和谐。作为一个城市,文人和酒徒为这座城市带来奇思妙想,老人和朝圣者为这认城市增添安宁与内心的自足,旅游者为这座城市沾惹恋恋的风尘并传递四方,商人和豪客们放大了这座城市的机遇与欲望……他们每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的拉萨。就算这其中充斥着或善意或可笑的误读或是解构(更多的时候这是人们期待着对这个城市有更深的了解与体认的思辩结果),拉萨也仍是那个拉萨,只要她千年以来的街巷和建筑风貌还在,只要有阳光有甜茶馆有酒精与激情混合的漫长夜晚。写下如此的文字我们无非是想说明:拉萨不拒绝任何的表达,她只完成盛装这一切的使命,这几乎决定了她长久的活力。当然,我们更要为所有曾经和正在为这座城市增添美好和亮丽色彩的建设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最具盛名的城市规划思想家刘易斯·芒德福,曾就城市的基本使命作过这样的表述:贮存文化,流传文化,创造文化。在这个毫不逊色的高原千年人居城市,在这个举世瞩目的世界级旅游城市,在这个独具深厚内涵的文化城市,在这个汇集高原一切资源和机会优势的省会城市里,拉萨面临和正在进行的是如何将“慢格调”之下蕴集的快乐与幸福,转化为一种可以持续推动城市向前的动力,也即创造。
http://51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3/19/11/11/120c75c0848g214.jpg

慢的方法论
或拉萨“慢”生活指南
  
要使自己的身心都适合“拉萨时间”并不是一件难事。在一些前提具备的情况下,比如你为自己安排了一份并不算短的假期,你有不是太鼓囊但绝对够用的钱资,关于这份钱资的数量可参考这样一个标准,只要留够一张回家的车票即可,如果你银行卡上有盈余,这个都可以不顾。同时你需要放低一些已经形成惯式的生活要求,别在意是否有自己专门的浴室,别强调只吃自己习惯的饮食,稍微忘掉自己的身份,尤其是觉得这种身份还挺让你自己满意或自得的时候,也别把自己的假期计划得像工艺流程般精准,你甚至可以摘掉自己的手表。当然,重要的一点是要抵制住一心只往这个城市以外的景点去观光的念头(最好的办法是你已经去过并已成功地把注意力放在了拉萨这个城市身上),明确自己在这座城市里不是为猎奇而是为了体验和享受。
    事实上,你完全可以参照这样一种方式去进入。如何睡个美美的大觉?如何在饿得有些明显的时候去寻找好吃的东西?如何去买到一些稀奇古怪仅属自己喜好的小玩意?如何走进一家并不明显的老店,最好是带作坊的那种,去体会那种手指上的技艺?如何沿着一条旅游手册上没有的城市小径去流汗去不知终点地逛悠?如何找到一些朋友,或抓住一些可以让你在拉萨长久留下来的营生机会?等等。如果你能接受这样的想法,以下是一些不算正式的建议或经验......
节选,详细内容请关注《西藏人文地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