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东欧行——第四天捷克CK小镇到匈牙利小镇2017年4月11日(周二)晴

标签:
旅游情感文化杂谈图片 |
分类: 旅游随感 |
第四天
早晨起来,收到晓燕微信,提醒我们要加衣,预报气温下降10几度。于是把这信息发在群里,大家都把这次带出来防冷厚衣加身,仿佛就等着这一天的到来。但我还是凭着自我感觉坚持没加任何衣服,让弘春等一众好友为我担心。
正如我所料,欧洲的天气也是虚张声势,阳光普照,并很快地升温。
想起昨日,我们大巴被前面的车子倒退碰到了,好在有当地的导游很快处理了,前车被罚500元捷币。这回司机只剩下一人,另一位被公司调配到别处了。于是,一路上,小静不停的和司机小伙沟通,就怕出状况。
今天的景点要驱车2个多小时,到一个叫CK的小镇,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授予“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的地方。整个镇被流经该处呈马蹄铁形的宽阔蜿蜒的伏尔塔瓦河环抱着。我们先在镇上的北京饭店用餐。这两天的中餐也是很简单的青菜、鸡肉、鱼等,但今天有红烧狮子头、排骨汤、甜橙等,只是两餐间隔太近,使得大伙食欲不强。
上克鲁姆洛夫古堡,是13世纪建造后扩建,还有市政厅等。一路上,镇上也有小店卖纪念品,因为刚买了牵线木偶,所以今天就不进去看了,其实也没有时间进去。各式各样的房子,最大的区别就是房子外墙上的各种画。有一扇真实的窗边再画一扇假窗,虚实相间,别有意趣。还有的窗户上一幅彩色的铁画作栏杆,还有高高的教堂尖塔外墙也是七彩缤纷、鲜艳夺目。艺术气息无处不在,难怪誉为“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站在古堡至高点往下看,整个小镇尽收眼底。只叹没有长枪短炮,将这世上美景定格在镜头里。陶醉在如真似幻的景色中,好友弘春拍照时不小心碰到了一位外国人,竟她脱口“THANK
离开小镇,前往今晚住宿地匈牙利小镇,4个多小时的车程有点让人吃不消。好在2小时后司机一定要休息20分钟,不然车子不能上路。就像昨天车子碰擦后,必须停满12小时后才能启动,这些都由电脑严格控制,不能丝毫懈怠。如果不守规的话,会被重罚。
今天从捷克到匈牙利要串境奥地利,司机为了能找到过境付费的地方,费了好长的时间寻找,因为几处都缴不进去,心情一路的郁闷。当这笔过境费上缴成功后,波兰小伙一脸灿烂的轻松上路了。沿途的上厕,同样是投币付费或购物抵扣。于是2.7欧的一只冰激淋成了许多人的首选。
这次我们团队以退休人士为主,懂英文的很少,许多事用肢体语言或猜想来解决。所以也就有笑话和尴尬事。王彩娥她们想吃冰激淋,结果吃到了蛋筒奶油。就因两者的外形太像了,看到有人在排队买,想当然了。
今天的宾馆无线网也很给力,就像坊间传说的一样,美国人到宾馆先问哪里有健身房?法国人会问哪里有酒吧?日本人一定问哪里是安全通道?而中国人首先问WIFE是多少?
哈哈,免费又网速快,一定受中国人欢迎,也受本人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