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周六)晴
《空巢母亲的留守日记》(1096)
你从哪里来
今天下午闵行图书馆的第二期敏读会“人类的起源”如期举行。本次敏读会邀请了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陈淳老师来为我们讲述人类是如何认识自己来历的这个过程。
陈教授在讲课中,主要是通过图文来解读。本次活动选用的书目是陈老师曾经翻译过的一部作品《龙骨山——冰河时代的直立人传奇》。
通过两个小时的听讲,我初步了解到:考古学是在19世纪出现的,和之前所谓的古物学有着一定的区别。古物学注重于欣赏,收藏,而考古学注重于利用文物了解历史,来历,是一门探索未知的过去的学科。考古学研究有三个基本方向:人类的起源,农业的起源,文明和国家的起源。而今天,我们的主题就是人类的起源。
20世纪50年代,学界将人类进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猿人、古人和新人。在南方古猿发现后,学界建立了四阶段的进化模式: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
20世纪80年代下半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批分子生物学家根据对147名各大洲不同人种妇女胎盘细胞中的线粒体DNA分析,将所有现代人起源追溯到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位妇女,这被称为“夏娃理论”或“走出非洲”的假设对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意味着人类起源和进化的主干在非洲,其他各大洲的古人类代表都不过是进化中的旁支。等等。
听课的有些是敏读会的铁杆粉丝,还有许多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听,虽然,许多内容很科学,很深奥,让人听着也是云里雾里的,但作为一种科普的尝试,也是不错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