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寻找郁达夫》

(2012-05-27 13:59:39)
标签:

纽约

寻找郁达夫

风雨茅庐

阿斯彭遗稿

哥伦比亚大学

情感

分类: 女儿赴澳

                          5月25日(周五)阴有雨   《空巢母亲的留守日记》(826)

《寻找郁达夫》

    最近发现这次借的几本书都很不错,看来自己有进步了,值得表扬一下。确实,读书不在多,而在于精。

就像看电视一样,不求从众,而求自己所需。

    手头的这本《寻找郁达夫》,也是一个好莱坞式的寻宝传奇故事:为了传闻中足以改写现代文学史的传说中的“郁达夫手稿”,离婚后一直单身的作家“龙”只身美国寻访,在初恋情人阿慧的帮助下,龙得知手稿保存在他生前的恋人手中,而后者经历了数十年的岁月磨难后依然在世,并且也已来到美国。更加巧合的是,她还是“我”的老同学唐大一妻子,与纽约黑帮关联甚深的Jane的祖母,这一点使得“我”和朋友们有了找到遗稿的可能,一场类似印地安纳琼斯的寻宝行动由此展开。。。。。。

    作者胡小胡在后记中写到:二○○○年,我受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之邀,作为该校的访问学者,在纽约生活了一年。我住母亲家,那是纽约的第二个中国城法拉盛。不久,我见到母亲的邻居郁飞先生,他是郁达夫的儿子,引起我很大的兴趣。万圣节那天,我和母亲到一个朋友家去吃火鸡大餐,那位朋友做古董生意,又引起我很大的兴趣。第三件事,即在朋友的介绍之下,我为一家电视公司写“纽约万花筒”的脚本,并因此跑遍了纽约的大街小巷。于是我想写写纽约这个可爱而又变化万端的城市,我想起一本英国小说《阿斯彭遗稿》,这些就是本篇的由来。

    这本书写的是纽约,我的关注点却是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在二十世纪的上半世纪,我关注的是郁达夫;在二十世纪下半世纪,我关注的是琼斯太太。中国知识分子不屈不挠地奋斗,独立自由的人文精神,是宝贵的民族财富,是社会的良心。书中有五个章节的名字甩郁达夫小说的篇名,分别是:春风沉醉的晚上、茫茫夜、迟桂花、沉沦、春潮。“风雨茅庐”是达夫先生为他在杭州的居所起的名字。小说中的人物,除了“我”,还有唐大一、祖慧、奚儿、jane、施金祥等,写当代中国人在美国的生活。对于小说创作来说,人物能否写好是最主要的标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英伦风再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