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星期日)阴
《空巢母亲的留守日记》(758)
回老家(三)
上午九点左右,一行人班师回巢。如来时一样,一路快车。
出发前,我们故意没向在家的母亲报告行程,因为怕老人担心。随着路上沪牌车辆和集卡的增多、路边房子和广告牌的增高,我们就知道上海快到了。
确实,这次在老家很少见外乡的车辆,更是少见上海车。据说阜宁的外乡人基本没有,人流只有输出。偶的一个表姐和表弟就是作为人才引进,成了新上海人,并已在上海安家落户。为此曾让表侄大学毕业后也想南下发展。
小时候第一次回故乡时,就觉得老家很大,远远比自家的小镇大。这么多年过去了,小镇也撤县建区,江南的小镇已不见踪影,而是一个有别墅群、高消费的上海近郊。农民变市民,乡村城市化。而老家虽然还是市级县,但老区和新区,城市也在更大的扩大和发展。房价也冲过了万元。看到城中央的射河,一座横跨大河的人行天桥,特别在夜晚两岸璀璨的灯光,还真不愧为冠名的“阜宁外滩”。让大姐直感叹,偶们的运河滩,啥时也能建得这么的漂亮。
这回,我们是彻底的领教了阜宁人的宏伟大志。除了有仿悉尼歌剧院建筑外,还有一个中国馆建筑。其实就是一个红色的架子而已,但确实仿的很像。就建在进城的要道上,就像一个航标。偶们也在那边集体合影留念,小妹开玩笑的说,在世博会中国馆前没留过影的,可在此处补一张。哈哈。听说郭台铭的富士康集团已决定在这个中国馆边上建厂,投资15亿美元,这将是家乡经济发展的重头戏。
除此而外,阜宁城里的道路,大多用国内外的城市名命名,甚至,酒店的名字也不例外。澳门路、首尔街。昨晚,我们就在叫“纽约时尚餐厅”聚餐。这回我们家乡行,吃到了地道的淮扬菜,还为是中国的四大菜系之一而沾沾自喜噢。这回才明白过去大姑烧的菜为什么好吃了。哈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