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星期二)
晴
今天我们主要是乘伦敦的观光二层巴士游览整个伦敦城,车子全程费用27镑一人,也和巴士小镇一样,在一天内随便上下车,原以为车上一定有普通话播音器,谁知竟然没有,真有点不可思议,那只好让女儿代劳了。在大笨钟站我们下了车,并得知凭票还能乘游船沿泰晤士河游览以及去一个终点站,于是我们选了格林威治站。在单程约45分钟的船上,我们沿河经过了伦敦眼、伦敦塔桥、滑铁路桥、维多利亚桥等等,河上的桥一座接一座,都是五彩缤纷,夺人眼球。有一座桥面一半移走了,一半还正准备移,让我想起了上海的那座外白渡桥移位整修。沿河两岸的房子都是一道道风景线,基本是历史和现代交相辉映。每幢房子各具风姿,都是一个个经典,有的是鲜红的阳台,有的是蓝色的窗户,反正没有一幢是重复的。听船上的讲解员介绍,有的是邱吉尔读书的学校、有的是莎士比亚中心,有的是英国最贵的酒店等等,船上的讲解员还兼水手,停泊时还系缆绳。
到了格林威治小镇,我们登上了格林威治钟的观察点。目睹了13点整报时的那个红球落下的一瞬间,并用视频作了记录。这些多亏女儿在游船上认真听明白了。之后我们又在地球经线0刻度上留影,也在小镇上用了餐。下午三点多,又乘船回伦敦,并上牛津街逛逛。
晚上我和女儿在国家美术馆附近的歌剧院,观看了歌剧《剧院魅影》,杨扬他们在别处看了《狮子王》。这次票我们买了最贵的75镑一张,在一层第八排,上面还有二、三层。原以为看戏不能带吃的,没想到里面还有酒吧和点心买,只是开演时场内很安静。19:30—22:00两个半小时的戏。舞台的道具似乎和整个剧场融为一体,让人有身临其景的感觉,这个剧场似乎常年在演这部戏。当然看戏也是不能拍照的,我在开戏和闭幕后的几次拍照,也被制止了。花钱买看的好戏是结束了,可接着我和女儿又上演的一出有惊无险的闹剧。在深夜的伦敦街头狂奔和横穿马路,甚至母女俩在街头大声的相互争吵和埋怨,似乎成了美术馆附近的不安定因素。有幸的是事情的结局以好事收场。事情是这样的:
看完歌剧后,我们急匆匆赶往地铁站,可发现一处已经锁门了,于是女儿忙打电话告诉杨扬他们,并想我们五个人是否叫一辆出租车回宾馆,可他们说还是看看是否有公交回宾馆,于是我和女儿就在附近的多个站点奔跑和打探着,时间在分分秒秒的过去,查看无果。最后想只能花大价钱母女俩打车回去吧,看着一辆辆满员的出租车从我眼前驶过,不会说英文的我只能干瞪眼,女儿现在心里也一百个不爽,也不和我答话了,看着夜色渐渐深了,站在异国的天空下,我深深感到不安。边走边叫车吧,只见前面有人下地道了,难道这儿没关门?还是过地道?不管下去再说,竟然地铁还有,于是忙确定线路,乘了灰线再换蓝线,三、四站后,终于,我眼熟的站名出现了,到家了。回屋冷静后,我忍不住还是指出女儿以后事先把功课做好了,做足了,(地铁几点关?戏会多长?附近会有公交线吗?)这毕竟是在英语国家,你们的词汇和环境并不很熟,都三更半夜了,两个外国人在外游荡总是不安全的。女儿强词夺理,说她只是不想花这可能的500—600元的车费而已。也为妈妈自己丝毫不能解决问题还理直气壮的责怪别人。如果是她,她一定不是这样的。也许这就是两代人处理事情的方法不同,这也是80后,自主、自我、自醒的特性。也许在她着急的时候我再也不能火上浇油,一定要相信女儿有能力解决这些事,这是她最希望要的,也是值得母亲肯定的地方。看来后面几天,我一定要少说闲话、怪话,做一个慈祥可爱的老人。








加载中,请稍候......